梁林故居当然要保护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梁林故居当然要保护
2009年07月22日 17:28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因媒体、专家和公众的强烈质疑,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拆迁已被叫暂停,让人松了一口气。然而,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梁林故居没有挂“名人故居”牌的原因,是因为“‘名人’的概念不好界定”,梁林故居“并不在城四区挂牌保护院落名单中,其建筑价值尚需评估”,又让公众会为梁林故居的不确定前景感到担心。

  “‘名人’的概念不好界定”,不是拆除梁林故居的理由。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作为近代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早年留学美国,回来先后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林徽因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林长民之女,不仅是现代中国著名建筑师,而且在上世纪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他们夫妇合作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支撑了清华大学建筑系,革新了景泰蓝工艺,指导编绘了《中国建筑彩画图案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的设计者。国家将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奖命名为“梁思成奖”,就是肯定他们对中国建筑学的卓越贡献。他们不是名人,还有谁算名人?

  梁林故居不能拆迁,还有三个理由。其一,文物保护需要从保护名人故居开始。北京作为十三朝古都,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也因为资源丰富,往往忽视了保护。在过去几十年中,经过多次改造浪潮,旧城的历史建筑已损毁过半。而今,北京旧城历史风貌保留较完整的空间已不足四分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旧城风貌,已成北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保护旧城风貌,不仅仅要保护故宫、长城这样的名胜古迹,也要保护城中的文化景观,而名人故居就是城市文化景观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现存的名人故居已经不多,保护名人故居,不妨从尚存的梁林故居开始。

  其二,梁林故居本身具有特别的文化价值。读过有关梁林追忆文章的人都知道,北总布胡同24号院是梁林曾居住7年的地方,这里不仅见证了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对中国古建筑美学研究和文物保护的努力,也记下了梁、林夫妇举办“午后茶聚”的精彩——每天下午四点半,一群学贯中西、多才多艺的饱学之士,包括逻辑学家金岳霖、经济学家陈岱荪、社会学家陶孟和、考古学家李济、诗人徐志摩、政治学家张奚若夫妇、物理学家周培源夫妇、美国友人费正清,以及大学建筑系的师生,都来这里切磋学问、议论时局、谈文论艺。北京的梁林故居,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写照,一时传为美谈,至今为文化学术界称道,令无数人向往。

  其三,梁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功臣。梁林夫妇在解放初四处奔走保卫北京古城的故事,至今流传于世。其实,早在这之前,梁林夫妇就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为了让古建筑获得全国和世界的认知和保护,他俩在兵荒马乱的十几年中,冒着风险踏遍中国十五省,两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了二千多件从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为作战双方开出中国文化遗产保存名录。正是采纳了他的建议,解放军计划攻打北京时特意避开了文化古迹。美国在军用地图上专门标绘出区块,使日本古都奈良和京都免于轰炸。奈良市纪念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命名三十周年时,日本重要媒体还特别发表《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的文章以示感激。可以说,保护梁林故居,就是对守护传统文化的先辈留下一份感激和敬重,同时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提醒和教育。

  文化遗产,我们失去的已经太多,毁掉一个梁林故居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这样不断地毁弃下去,我们的精神家园何在?我们还能有多少底气自称世界文化大国?

  (李北陵)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