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周立波:咖啡还是“臭豆腐”(组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众说纷纭周立波:咖啡还是“臭豆腐”(组图)(2)
2009年07月28日 15:06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周立波
李菁
余秋雨和东东枪
姜昆和何云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李菁(郭德纲弟子、德云社相声演员)

  现在的观众需要短平快、信息量大的段子

  我只是简短地看过周立波的视频,有些包袱能逗笑我,但还是存在南北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有些东西可能只有在当地才有爆笑的效果。我有朋友跟他很熟,知道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勤奋的人,每天要看大量报刊杂志,至少要在网上泡四个小时找笑料。据说他不放过每个和朋友聊天的机会。其实我们也是这样,多找老先生和同行聊聊天,就会有灵感和笑料,变成相声里的包袱。现在的观众,除非是懂相声的,可以等我们“三翻四抖”,讲一个完整故事,头一次听相声的,或者年轻观众,需要短平快、信息量大的段子,所以有时候返场小段比正经传统相声还受欢迎,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周立波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吧。

  大鹏(北京文艺广播《开心茶馆》主持人)

  周立波对应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口味

  我个人非常喜欢周立波的节目,但从曲艺节目的角度和北方观众的接受程度看,我觉得他在北方很难火,因为北京市民与上海市民多年来总是“劲劲儿”的,而周立波特意强调自己的“上海特色”,你看他梳的小分头,典型的“上海小开”,这正是“北京大爷”最讨厌的。当然上海人也最讨厌“北京大爷”,这种文化基调导致了双方的性格冲突,现在双方虽然不至于打起来,但表现在文艺形式上就是根本顾不上品味你的作品,而是看见你的外表就讨厌!

  当然这也是周立波对自己的清醒定位,或者说有自知之明,“我就是为上海观众服务的”。其实曲艺有很强的地域性,虽然赵本山总说要“打过长江去”,但广东一带没有多少人买他的账。相声这门艺术,用普通话讲,够普及的了,还有“过了长江死一半”的说法呢。

  其实北京与上海都有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儿,北京嘛,是因为在皇城根底下,摇着蒲扇的老大爷都能侃两句国家大事,而上海则是由它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所以这两个城市的曲艺人都比较关注上层建筑的东西,不是特别的家长里短,更关注国际国内局势,只不过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与其他曲艺人相比,周立波的眼界更高,这就对应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口味,可以说填补了一个空白。

  周立波 只因胆儿够大?

  除了在上海本土有因有果、可想而知的大受欢迎,周立波同时亦备受在上海之外、完全没有地域文化认同感,甚至听不懂上海话的视频粉丝们的欢呼乃至拥戴,又是否仅仅因为他勇于笑讽时事、针砭时弊、敢开政治笑话呢?还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多是追求话题效应的各路媒体的单方炒作,其实绝大多数普罗大众并不热衷甚至从未看过他的表演?

  上海文广影视集团副总裁任仲伦说:“周立波的成功之处在于用个人化的叙述触及宏大命题,他表达的不是文广的观点,不是上海的观点,而是他个人的观点。中国在公共场所可以出现未经审查的、带有浓烈民间色彩的叙述,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长期从事文艺管理工作的郦国义在“周立波——海派清口”研讨会上呼吁新闻界要替周立波挡风雨,“半杯口水可以淹死人。”一个现成的例子:在周立波走红之前,上海曾有另一个大讲时事段子的超级笑星蔡嘎亮,他的演出也是一票难求,但后来便因为“政治错误”而销声匿迹。所以“政治化”绝对是周立波迅速蹿红的杀手锏,辅以绝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的共同记忆与共同迷思。

  专访过周立波的王小峰则态度鲜明地认为“周立波蹿红”其实只是媒体发达的年代造就的“虚胖”效应,“放眼全国,可能只有一些媒体人和上班族知道他。周立波在上海是一个现象,但在全国只是个符号。”

  余秋雨

  抬起头来,好好看看周立波的创造

  至于尺度问题,我觉得台下的观众完全不是因为周立波讲了一些正规院团的演员不敢讲的话而笑的。我劝持这种观点的人抬起头来好好看看周立波的创造。周立波是在美琪大戏院公开演出的,既然周立波可以演,那么正规院团的人也可以演啊,但为什么只有周立波演出来了?

  王小峰

  周立波就是要把“胆儿大”当噱头

  实际上周立波在上海是一个现象,但在全国只是个符号,语言上的限制令他无法成为一个走红全国的人物。赵本山、小沈阳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人支持,因为他们的语言是全国通行的。海派文化是很封闭的文化,犹如一个怪圈。

  所以我觉得所谓的“周立波蹿红”现象,其实是媒体发达的年代造就的。以前一个人红,是他确实做了好多好多事情,最后累积起来被大多数人接受,而现在往往是媒体先用一个精英的姿态来告诉大家:我认为他红了!实际上是带着水分的,相当于虚胖。郭德纲是打了基础的,他先是在京津红,然后一步一步走出华北地区。周立波是有局限性的,放眼全国,可能只有一些媒体人和上班族知道他。

  至于很多人都觉得周立波胆儿特大,我觉得,大家都上当了,他就是要把这个当成噱头去吸引大家。实际上拿领导人说事儿,本身法律并不禁止,只是因为我们都特别自律。其实他的那些调侃都带着正面的善意,只是他首先这么做了,所以一定会成为媒体焦点。

  周立波 打倒郭德纲?

  正如江小鱼所说,周立波的蹿红,与当年郭德纲的一夜成名、路人皆知有相像之处,都离不开媒体的煽风点火。与此同时,周立波所引以为傲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大旗在握的“北方曲艺”自然而然被好事的媒体拿来相提并论、一决高下。另一位全民大红人、东北二人转的嫡传笑星小沈阳也被拖入了这趟浑水,始作俑者正是极其懂得搏眼球、搏出位的周立波。他在演出过程中戏谑道:“侬不是常说阿拉上海男人娘娘腔吗?可是像纯爷们儿小沈阳那样穿着裙子戴着发卡在台上舞翩跹,阿拉是做不出的。”他对记者说:“喜欢直白的可以看小沈阳,喜欢既直白又含蓄的可以看郭德纲,而偏爱含蓄的就看周立波吧!”他更说出“‘吃大蒜的’(郭德纲)与‘喝咖啡的’(自己)怎能相提并论”这样的挑衅之语。一时之间“民议”四起:为什么总被讥笑为“胆小鬼”的上海人竟比北京爷们儿、东北汉子更勇敢更火爆了?为什么原本行将式微的上海滑稽戏竟转瞬间风靡华夏,甚至火过了根基宽厚的相声与二人转?

  何云伟(郭德纲弟子、德云社相声演员)

  相声演员不愿意接触政治

  相声当中说点儿政治话题的几乎没有,除非是粉碎“四人帮”时,常保华、常贵田说的“帽子工厂”讽刺的比较严重。相声演员不愿接触这些事情,还是希望以传统相声为主。至于周立波,咱说不好,也可能是观众喜欢听这个,也可能是他想独辟蹊径,寻找一条新的道路?咱不敢瞎说。他所谓的咖啡与大蒜的对比,不就是说他们高雅一些,我们俗一些吗?可你说侯宝林的相声俗吗?文革期间毛主席想听侯大师的相声,还特意让新影录制了十几段儿呢。相声这门艺术可谓雅俗共赏,老百姓爱听,知识分子也喜欢听,没什么偏俗偏雅之说。所以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咱也不能拦着人家。

  东东枪(曲艺评论人)

  毕竟上海离政治中心比较远

  周立波讽刺郭德纲是“吃大蒜的”,我宁可把这当成是一个笑话,是他取悦上海观众的一个小包袱,至于高明与否,就看观众的感受了。对比于所谓的“海派清口”,其实东北二人转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流行“说口”了,郭德纲的新派相声也不是完全讲故事,所以早晚会有整场的“北方清口”表演出现。二人转也有拿政治人物开玩笑的,只是和周立波的角度、程度不同。其实曲艺人都爱拿主流的文化符号开玩笑,比如郭德纲拿央视开玩笑,而某些在澡堂子、夜总会演出的二人转甚至更大胆。毕竟上海离首都、离政治中心比较远。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