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书局命运待决 民营大型书城将告终结?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第三极书局命运待决 民营大型书城将告终结?
2009年08月05日 09:25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走还是留,第三极书局命运待决

  败走麦城、撤退中关村、黯然离去……,这些词汇最近和第三极书局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面对种种说法,第三极书局总经理关波回答:“过去的确有搬迁的打算,但是找了一年多的地方,一直没有合适的选择。”他表示,走还是留目前还很难说。第三极书局上级公司、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欧阳旭更是态度明确:“第三极书局眼下遇到的难题不是因为中关村这个区域不好,而是应该找自己的问题。如何调整经营模式是目前最该解决的问题,搬迁选址倒在其次。”

  折扣战打掉5000万元利润

  第三极书局由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营,凭借2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民营书店,也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但从开业至今,第三极书局日子一直过得艰难。2009年上半年,尽管第三极书局的图书销售总额达到了6300万元,预计全年将达1.32亿元,但在账面上,估计年底仍然有1500万元的亏损。关波说,他于2007年接手第三极书局,当年底总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但在计算房租的情况下账面亏损2000万元。2008年,第三极书局面积从四个楼层缩至三个楼层,账面亏损减少至1700万元。

  在谈到亏损的最大原因时,关波认定是旷日持久的折扣战。2006年7月开业之初,为了与仅一条马路之隔的中关村图书大厦竞争,第三极书局打出了85折的优惠,没想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立即75折酬宾,折扣战在四个月后的11月回到8折,此后一直延续至今。而关波说,正是这8折的幅度,打掉了双方毛利的60%,3年吃掉了第三极书局约5000万元的利润。欧阳旭也直言不讳:“我一直豁免第三极书局每年上千万元的房租,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舶来书店水土不服

  还是开业之前,有着美好憧憬的欧阳旭曾经带着一班人马到台湾诚品书店实地考察,初衷是移植其先进的经营理念。不过,回过头来再看,欧阳旭不得不承认,书店开业后并没有按照他原有的思路走下去。

  第三极书局以书店为主,集教育、健体、旅游、商务、餐饮等混合业态于一体。高端商业品牌、高端快餐品牌曾经一度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只是好光景并没有持续很久。对此,关波认为:“在中关村地区,顶级品牌活不下去,第三极书局的餐饮也是中午有生意,晚上就冷冷清清。我觉得培养这个商圈需要很多年,如果在国贸,这个思路就没有问题。”

  与此同时,读者对第三极书局也有些不适应。北京科技大学的小李同学说:“对这里的图书分类不太适应,总觉得摆放比较乱,没有条理,找书不方便。”他认为这家书店的管理缺乏经验,比如说书店里还有经营饮料、玩具、电器的商家,和书店气氛不符;推荐书籍更新也比较慢,新书反而还得去各个分部查找。67岁的胡老先生则抱怨去书店要来来回回换乘电梯,而且书架高,不方便取阅。

  寻求小店连锁模式

  欧阳旭在言谈话语中其实已经透露出,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商业背景下,一直豁免第三极书局的房租已经不可能,现在正急于等待其最新的商业计划。而关波也表示,关于经营模式的调整已持续两三年了,目前方案有很多,总的来说是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的结合,走连锁书店的路子更是必然。

  “民营书店走大型书城的路子肯定是死路一条。”在关波看来,第三极书局肯定要寻求小店连锁模式,在买书的同时,让人们喝喝咖啡,做一些健身。第三极书局还要利用WEB2.0技术在网上做成若干社区,形成豆瓣网似的吸引力。与此同时,还计划收购几家有一定知名度的图书网站,获得其用户群。关波说,最新的经营计划将于近日见分晓,无论是何种形式现身,可以肯定的是,第三极书局这个品牌一定不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本报记者 路艳霞 实习生 高原

  延伸阅读

  民营大型书城将告终结?

  第三极书局的命运一直为书业所关注,民营书业人士更是多次表示,第三极书局的努力值得尊敬。而第三极书局目前的窘境,更使业内人士坚信一个普遍的预测。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薛野就说过:“民营书店上世纪80年代出现,90年代形成高峰,目前甚至随后的几年,对民营书店来说都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

  “悲观说”:八成民营书店会消失

  对于第三极书局扑朔迷离的命运,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说:“这是很可惜又无可奈何的一件事。”他认为,第三极书局整个设计有对大型书城升级换代的考虑,但从匆忙开业来看,意想与实际呈现之间有不少差距。

  而更多的业内人士则认为,通过第三极书局的命运让公众对民营书店的真实生存现状有所了解也是好事。非国有书业委员会秘书长徐智明倒了一番苦水,“新闻媒体和大众对图书业有个误解,一直认为图书行业是个暴利行业,其实上海季风书店因地租而起的风波已经使读者意识到,书业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日子好过。”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一致认为,民营书业的艰难日子才刚刚开始。刘苏里则认为,现在整个阅读、知识生产的转向对实体书店影响很大,未来几年,80%的民营书店要倒闭。

  本世纪初开始,民营大型书城逐渐多起来,但是大多好景不长,像海淀知道图书广场仅存在几个月,几乎在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在业内人士看来,第三极书局的困境表明,民营大型书城将告终结。薛野认为,黄金城市的黄金地段,基本都有书城了。而且目前再投资大型书城,扩张成本就更高了。“对于民企来说,因为租金上涨以及管理经营缺乏等原因,做大书城完全没有优势。

  “积极说”:保持与读者互动的血肉关系

  民营书业尽管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前方无路可寻。民营书业只有利用自己的长处,走专业化和特色化的道路,保持书店和读者互动的血肉关系,才能为民营书店留下一口元气。刘苏里说:“还是有一些书店会因为某一类书而会保存下来,至少有15%至20%的书无法格式化,所以我们还有回旋的余地。”

  实体书店与互联网的融合被认为是明智之举。像龙之媒书店2007年开始经营网上书店,已经在长期亏损后略有利润。

  将“氛围”作为经营走向也值得一试。北京单向街等文化气息浓郁的书店,书是精选的,咖啡豆是细磨的,音乐是轻柔流畅的,在这样的书店读书会让人感到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些书店经常会组织文化沙龙,无论是名人讲座、观影日还是读书会,都让人耳目一新。此外,也有民营书店意图尝试涉足图书出版以及寻求联姻、兼并等方式求生。

  “书店就是一种自然生长物,需要浇水、摘果子,更需要休生养息,不能太着急了。”目睹了书店几十年风雨的刘苏里说。

  本报记者 路艳霞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