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君鹏事件”:网络越来越像街头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贾君鹏事件”:网络越来越像街头
2009年08月05日 14:19 来源: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网络的奇迹也许会让众多的演艺明星和经纪公司眼红到吐血,一个“贾君鹏”在网上迅速走红,成本极其低廉,手段也极其简单:只不过在网上发了一句12字帖:“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6个小时之内吸引了近40万网友的点击。不过,“贾君鹏之父”已经出面承认此举是网络游戏玩家为保住人气的一场精心策划。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六年前同样红遍网络、被称为网络恶搞第一人的小胖。2003年春天,有网友将上海市石化工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钱志君偶然被拍的一张照片贴在网络上,立即引发网友恶搞风潮,众多花样百出的小胖恶搞照出现在各大论坛里。被恶搞的小胖抓住时机从被动恶搞变主动出击,找了经纪人,与新浪网合作“小胖新图PS小赛”,主动提供15张神情各异的新表情照以供新一轮的恶搞。还客串了吴宗宪主持的《周六乐翻天》节目,在网上在线聊天,接受北京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的专访。后来这位“网络第一当红小生”还登上了有名的英国《独立日报》的亚洲版,被形容为“一个文化标志”。

  小胖事件中的网友都是主动参与的,无恶意但求有趣,小胖本人也不觉得如何受伤。但贾君鹏事件中的网友成了网游专家悉心捕获的对象,他们被一句又温情又合乎场景的呼喊切中了神经,纷纷自投罗网。40万人在6个小时内前仆后继,盖起了万丈高楼,为玩家贡献了6位数的收入。

  如果参与过PS小胖的网友看到小胖现在的成功感觉与有荣焉,那么,40万贾君鹏事件的参与者在谜底揭开后会不会因为被忽悠而不爽呢?前者是因为自觉有趣而参与,无心创造出一位明星;后者动了真情,却被揭穿是一场游戏。

  从小胖到贾君鹏,六年过去了,到今年6月,众多在网上披着不同马甲的网民总数已达到3.38亿。他们的声音影响到了真实世界的价值判断,他们在网络上的力量可以扭转真实世界的乾坤。但是,从恶搞小胖尝到快乐,到贾君鹏事件献出真诚而被算计,这六年中网友到底前进了几码?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后退?

  “假作真时真亦假”,网络的虚拟空间和隐藏的真实身份让不少人可以撕掉伪装,亮出真实的内心。而更多的人则喜欢在这个虚拟的空间痛快地伪装自己,真真假假成了网络的一道风景和网络文化的特色。贾君鹏事件就像真实世界的镜子,只不过,它照出来的是我们生存世界的反面。

  网络再无聊,再恶搞,很难“自发地”或者说“自然地”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庞大的规模,火速走红往往离不开网络推手和策划。贾君鹏事件其实一开始就有人怀疑,但不能忽略这个策划的点子很好,“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是儿时街边玩耍时常会听到的话,勾起了大家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贾君鹏事件的12字帖,信息量很少,但供人联想、想像、恶搞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再加上这个帖子发在游戏专区,游戏爱好者的痴迷大家都知道。现在网络信息传输更快捷方便,网络的社区化板块化又生成很多小区和街头,搞得网络越来越像街头。收发消息就像喊一嗓子一样,很亲切也有家常感。

  不过我觉得最关键的地方是:“在引发轰动效应后,策划团队撤出,他们的回帖只占真正网络回帖的3%。”也就是说,真正的操纵者只是“一小撮”,而97%的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

  总体而言,童年记忆和对游戏的痴迷是心理层面的,网络街头化和零成本是技术层面的,这都是贾君鹏策划得以成功的原因。但其实它和现实世界的案例并无本质的不同,它的核心都是基于人性的特点,通俗点说就是“盲从”、“随大流”、“凑红火”。想像一下一件小事发生以后街头围观群众的盛况,这和服装流行、图书排行榜、饮食流行等所有的社会现象,道理上都是一样的。

  - 杨 青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