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该不该上《百家讲坛》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法学家该不该上《百家讲坛》
2009年08月06日 10:53 来源:检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为什么《百家讲坛》没有法学家的身影,法学家该不该上《百家讲坛》?

  反对派认为:法学并不适合娱乐化。相对于野史和红楼诸类学科,法学并不适合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谈。法律的话题大多比较严肃,公众不会感兴趣,除非把它变成了拍案说法之类———这样的节目其实已经不少了。赞同派认为:如易中天所说,除了一部分在书斋里潜心治学的学者以外,也需要有一部分人将学术转化为可以直接为社会现实服务的东西。一个真正希望传播自己思想、而且相信自己的思想和研究对社会有益的学者,是一定不会放过大众传媒这个平台的。

  或许你会说,CCTV的《法律讲坛》、《今日说法》这些用案例来解读法律的节目也有鲜活的教育作用,干吗非得让法学家上《百家讲坛》呢?我要说的是,这些栏目是办的不错,但我们更需要思想性、文化性强的法律思想文化的普及和宣传。比如死刑存废问题,民众是非常感兴趣的,刑法专家就有必要引导民众的死刑观念,让民众知晓:死刑在思想层面上,不是一个是非真伪的认识问题,而是一个信仰问题;死刑的保存与废除的根基,其实都是同一个东西:死刑的虚拟价值。即死刑现实的预防犯罪、实现公正的价值缺位所成就的民众、国家相信其有价值它就有价值的这种观念上的信仰价值。

  我们的确很需要一些能够打禅般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书斋里的法学家”,我们应该向这样的法学家致敬。不过,似乎我们也需要几个“讲坛上的法学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为受众普及法律。这二者并不冲突。

  胡月军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