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鲁迅许多信息被遮蔽 宽厚仁爱形象离我们太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鲁迅许多信息被遮蔽 宽厚仁爱形象离我们太远
2009年08月17日 14:17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被误读的信息与被误读的鲁迅

  “鲁迅被剔出中学课本,这是一个伪话题,可能是对新课标教材调整收录篇目的误解。”针对目前对新课标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议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韩老师称,并没有刻意削弱鲁迅的意思,更不会将鲁迅剔出中学课本。事实上,鲁迅作品在高中课本中略有减少,初中课本基本保持不变,也有一些出版社还增选了新的篇目。有评论认为,语文教材削减鲁迅作品,无论对鲁迅还是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最起码,有利于避免对鲁迅先生的误读。

  不错,鲁迅作品正在被误读。鲁迅一些回忆少年生活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原本都充满着人情味和生活趣味,然而人们只突出“反抗封建教育制度”的主旨,甚至将不属于作者本意的东西强加进去。有人说,学生在阅读鲁迅时,实际上是带着一种阅读的思想重托,还要进入考试领域、要按照不二的答案来做习题,以至于真正接触到作品的时候已经无兴趣了。其实无论是阅读还是解读鲁迅,都放大了他作为思想“斗士”的一面。出于对权威的尊崇,对鲁迅加以拔高甚至神话化,使原本充满着人文气息的鲁迅作品,只剩下冷冰冰一具严肃“躯壳”。先生本身也早已只剩下一张“似匕首,如投枪”,横眉冷对,严峻无情的脸谱。不仅教材中的鲁迅并不是完整的鲁迅,脸谱化的鲁迅,更不是真实的鲁迅。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鲁迅在中国就成一尊神。先生去世近70年来,崇拜者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愤怒激烈、嫉恶如仇,是“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者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有失温柔敦厚。总之,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鲁迅,包括他的图片信息,早经先入为主成为视觉符号。人们从那张目光犀利,很个性化、中国化的照片中,很少能够解读到“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陈丹青语)”。

  事实上,鲁迅许许多多真实而丰富的信息,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一个当年和鲁迅先生一起玩的小青年唐姓长者回忆说,鲁迅跑来看他,兴致好时,一进门就轻快地在地板上打旋子,一路转到桌子前,一屁股坐在桌面上,手里拿支烟,嬉笑言谈。那种顽皮劲、孩子气,让人忍俊不禁,却又不敢相信,怎会是这样。

  陈丹青先生将其称之为“好玩”。认为“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决不只是滑稽、好笑,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先生的“好玩”,就是可亲、可敬、可近、可感,具有作为一个长者应有的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和风细雨。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处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才是真实的鲁迅。

  只是,那个宽厚仁爱,幽默睿智,真实可亲,丰富多姿的形象离我们太久远了。以至于想靠一部电影电视剧作复活真实形象的念想也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刘效仁

【编辑:张中江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