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不该板着长者面孔 对流行语词不屑一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辞海》不该板着长者面孔 对流行语词不屑一顾
2009年08月20日 09:1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尽管第六版《辞海》的“彩图本”下个月才会正式面世,但是关于其是否应该收入“超女”、“快男”等新兴词汇的话题这几日却备受热议。前日,出版《辞海》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媒体主管朱志凌告诉记者,作为工具书应该通用性、稳定性、规范性兼顾,目前的一些流行语能否长期流行还有待观察。(8月18日《新京报》)

  编辑辞书的确是件严肃的事情,教师需要它来教导学生,学者需要它来明确辞句的确切涵义,甚至法律工作者还得借助辞书来审定案件文本中的字词的意义,它的通用性、稳定性与规范性毋庸置疑。但这位媒体主管还应该加上“广泛性”,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广泛流行,为人们所熟知的固定用词,也应该考虑加进新版辞海。我们通过网络检索一下“超女”与”快男“,会发现它们在当代文化生活中,已是“海量”出现。这样的词句,可能不稳定、不规范,甚至可能只存在于当下的时期。但它曾绚烂过一时,广为民众熟知,如果《辞海》中不出现,将来的教师遇到学生疑问,要想准确解释,则是件困难的事情。最起码,权威的工具书《辞海》,帮不上老师的忙。

  我们的工具书最多会为哪些人使用呢?我想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学生。而学生最感兴趣、最喜欢查询的,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当新版《辞海》摆上学校图书馆书架时,当家长为孩子买来彩图版《辞海》时,他们可能不自觉地在书中找寻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辞条,他们想知道,权威的成人社会,是如何看待流行文化与新生词汇。结果呢,他们会倍感失望,因为辞海板着一副“长者”的面孔,对青少年关心的问题并无兴趣。我们的文化与辞书都是由成人、老人们来编辑,这就注定了它的严肃性,也会造成呆板性。它只站在成人立场上看文化、看词汇,它不会蹲下身来,用新生代的眼光来审视文化,来分析词句并确定价值判断。

  网络时代使知识从固体状态进入液体状态,所有的知识在网络上都开始变成流动不定的形态,中国有“百度知道”,还有一些网站开通了“问吧”、“知吧”这样的知识库,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辞海》,是民间版的、非权威的、每个人都可以提交问题与答案的《辞海》。相比于海量的网络知识库,现在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只能叫“辞山”,纸质《辞海》中的词条总能使人感觉有限,而网络上的百科全书,则总能使人感受到有限词条背后无限的涵容。

  所以,国家最应该建设的,是网络版的“辞海”,应借鉴先进的网络百科理念,集全国知识界与教育界之力,打造出相对权威的百科辞海网络,让孩子们通过检索就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使经典知识全民共享、全球共享。在网络时代,知识与词汇都在动态地成长过程之中,获得其丰富的语义,想一成不变地固守过去对知识的理念,无异于刻舟求剑。

  《辞海》需要的,是海洋一样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而不是板着一副长者严肃的面孔,对现实中流行语词与俗文化不屑一顾。富有生命力的知识源于民间,也来源于网络,如果新的《辞海》不尊重民间社会的知识形态与网络的知识生态,我们的辞海可能会变成死海,被束之高阁而无人问津。

  □吴祚来(北京 学者)

(转载此文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