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到沉默的知识分子:时代还需要"斗士"吗?(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从鲁迅到沉默的知识分子:时代还需要"斗士"吗?(3)
2009年08月21日 11:54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沉默的公共知识分子

  在公开场合,钱理群不止一次说到鲁迅身上最为珍贵的品质,三个“拒绝收编”——“拒绝被体制收编,拒绝被拿来的文化系统收编,拒绝收编任何人”。而这样的独立精神,在如今大多数甚为“活跃”的知识分子身上,早已消失殆尽。

  实际上,这个社会并非没有真正致力于推动进步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们不愿被人们称为“斗士”。“因为在今天斗士是一个姿态性超过思想性的词语,在这个时代,人们习惯于嘲讽英雄和蔑视一切。”《生活》杂志联合发行人许知远认为,如今整个社会都不提倡思想而倡导放纵和享乐,进而导致人们抗拒鲁迅与英雄斗士的存在。

  “过去20年是轻飘飘的20年。”许知远说,苏联解体后,意识形态的纷争终结、乌托邦情结消散,人类再没有遇到能影响自身存亡的重大事件,没有能引发人类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知识分子也越来越沉默,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日趋下降,“这是全球性问题,但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回潮。”

  触摸时代的声带

  在豆瓣网上,鲁迅小组的成员们以一种颇为严肃的态度抗衡轻慢的现代阅读,他们喜欢就某个词句进行毫不留情面地争辩,但在这句话面前保持一致,“爱鲁迅的,怕多是默然前行的人”。

  巧合的是,采访中找到钱理群教授,他已经很多年没有接受媒体采访并且以此为理由拒绝了本报记者。后来的交谈中,他说,之所以拒绝采访,是因为有些话说了太多遍,但仍然有同样的问题在提出。事实上,这是当今知识分子们所面临的困境中最为普遍的一种。

  正如我们试图去触摸一个真实的、可以尊崇也可以辩驳的鲁迅,我们在期盼的,同样是一个具有饱满时代价值的 “斗士”。也许,今天的知识分子所应该思考的是,在原本稀缺的思想资源里,究竟怎样才能使得富足的斗士与苦难的英雄携手并肩,温和的胡适与犀利的鲁迅并行不悖?摒弃历史语法,回到当下语境,无论斗士、批判者还是温和的知识分子,如何能够在捍卫法治精神、坚持自由原则的基础上,各兴主张?

  钱理群曾发表的《当代中学生和鲁迅》则带来某种更为年轻的希望,“如果看了这篇文章,你会很吃惊,因为当代中学生对鲁迅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他们懂得鲁迅,这就有希望。”

【编辑:吴歆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