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整形"有理无益? 专家建议避免学者闭门造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汉字"整形"有理无益? 专家建议避免学者闭门造车
2009年08月23日 14:13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历时8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于12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44个汉字字形进行微调,并增加和恢复一些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这一调整牵动了不少专家和群众的“神经”:汉字“整形”是否是有理却无益呢?

  改革:依据字理,还是使用?

  尊重汉字结构和考虑宋体风格是这次汉字“整形”的两大重要原因。《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44个汉字的调整,将使宋体字笔形保持一致,字形更趋于规律性、系统性,更利于教学和使用。

  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彭泽润教授告诉记者,以“亲”“条”“茶”“新”等字为例,把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确实符合字理,也符合符号学的原理,因为构成符号的部件要尽可能地少。除此之外,作为汉字重要检索定序方式之一的笔画检字法,是依据“横竖撇点折”为序的。调整与大多数汉字不一致的笔形变异,让笔画趋于统一,也将使字典中笔画检字更加简便。

  但针对汉字“整形”带来的好处,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谭汝为教授却认为“意义不大”,“这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维持现状不改,也不会引起什么不良效应。”

  教育部语用司推普处处长袁钟瑞则认为,“字理”并不能成为用字变更的依据,从“字理”出发,条条理由都站得住脚。但用字变更问题必须从社会应用出发,从广大群众是否能接受、变更的经济成本大小、是否会制造新的用字混乱等后果考虑问题。

  针对《字表》中繁体字如“ ”等字的增加,多数专家认为此番做法意在解决汉字中“一简对多繁”的问题。但袁钟瑞认为,这种做法却并不可取,因为此次字表中仅收录几个繁体字,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