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民众质疑汉字字形调整 称应考虑改革成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民众质疑汉字字形调整 称应考虑改革成本
2009年08月26日 09:47 来源:云南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会不会哪天起床看报纸时,突然发现自己几乎成文盲了,字都看不懂。”在昨天举行的全省《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一位代表开了个玩笑。

  昨日来自全省部分高校、语委成员单位等机构的相关专家各抒己见,为《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献计献策。意见较为集中的是,语言文字改革须慎重,应考虑其成本因素,既然网民反对声音如此强烈,建议暂时不改。不过,也有专家提出,语言文字需要整形,但要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记者获悉,我省意见征集工作将在8月31日前结束,省语委办会将我省各领域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上报到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办。

  - 市民担忧

  “琴”妹妹 证件是否都要换

  得知44个汉字要整形的新闻,大学毕业即将出国留学的昆明女孩王雪琴不禁担心:44个整形汉字包括“琴”字,自己的名字要不要改?身份证、户口簿、护照等证件是不是也要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名字中有“琴”字的市民比较多。一些名字中带“琴”字的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这44个汉字真的要整形,自己最担心的还是写名字的笔画也要随之更改。事实上,在44个汉字中,“新”、“瑟”、“茶”等字也会用于一些人的名字中。

  市民张国新也有些担心,“‘新’字已经写了几十年,应该是最熟悉的一个字了。如果真要改变,可能会不习惯。”不过,张国新最想知道的是,这些汉字一旦整形后,自己在银行等机构办理的诸多卡的户头及个人资料会不会受到影响。

  记者了解到,在44个整形汉字中,比较常用的还有“条”、“杂”、“琵”、“琶”、“亲“等字。昆明某乐器培训机构的琵琶老师小杨表示,自己已和琵琶打了十几年交道,如果这两个字都要整形,那么,学校牌子上的字都得改了。

  学生 改写法真不容易

  昆明某高校新闻专业大三学生小徐说,对于一个正在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又要专门学一遍这44个字的写法,初高中学生又要重新适应这些细节的改变。甚至字典、电脑输入法都要跟着改,有些浪费社会资源。

  老师 整形给学生增负

  昆三中语文特级教师王旻认为,如此改动,把汉字这种象形文字的美感破坏了。对学生来说,再认识这些汉字一次岂不是降低效率,重新增负吗?

  - 观点集锦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师大原校长骆小所:

  多整理一些一次改动

  语言文字改革是世界潮流,但改革须慎重,不能一刀切,须体现3个原则,即理据性、稳定性、约定俗成性。其中,要考虑一旦确定公布后,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汉字需要整容,但要有时间性,进行逐步推进,有些字可适当保留。44个汉字的力度太小,长痛不如短痛,可累计下来一起调整,不要经常折腾。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渝光:

  常用字不宜改动

  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规范十分必要。《通用规范汉字表》应从稳定大局的角度出发,对44个汉字作分别处理,比如有些可用双标准进行过渡,比如“唇”字,许多人在书写时会把左边一撇写短,而“条”、“杀”等字,则提勾的情况会较多,大家已经习惯并熟悉,这一类字就不宜改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卢开磏:

  这类改变会困扰学生

  尽管历时8年,但感觉稍显仓促。44个汉字有整形的道理,符合专家所说的字理问题,但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究竟有几个人需要去了解字理?因此,整形需要慎重考虑。卢开磏分析,“条”、“杂”等字,整形即竖钩变竖,从字理上讲是正确的。但许多人写字时,笔尖稍微一带,下面的那一勾就出来了。这类改变会困扰正在识字的小学生。

  - 民意调查

  教育部:赞成整形者达67%

  近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过去的9天中,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反对的只有6%。据大洋网

  腾讯网:9成网友认为瞎折腾

  “你认为调整这44个汉字是瞎折腾吗?”截至昨晚8点20分,腾讯网进行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90.15%的网友选择“是”,5.66%的网友选择“不是”,另有4.19%的网友认为“无所谓”。

  - 新闻背景

  省语委办主任金程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从2001年开始,历时8年,先后召开学术会、审议会、征求意见会等大型会议80余次,参与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达3000余人次,前后修改90余稿。其中,该字表收字8300个,根据现代汉字的通用程度划分为三级,主要解决了关于类推简化、异体字、字形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字表将51个异体字收入其中,包括安宁禄“ ”的“ ”(音piao)、玉溪瀓江的“瀓”(音cheng)等。

  □ 首席记者 刘超 实习生 李超 (春城晚报)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