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点评阅兵:1959年装备达到苏军水平(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军事专家点评阅兵:1959年装备达到苏军水平(2)
2009年09月07日 10:42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55年伞兵部队接受检阅。新华社 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专家点评

  点评者: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海军少将杨毅

  上世纪50年代采取的每年国庆阅兵模式,主要是学习前苏联、东欧的军事传统习惯。作为新生政权,中国在这一时期采取每年阅兵,一方面能够展示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凝聚人心、震慑外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50年代,每年国庆阅兵备受全国人民关注:阅兵过程中滚滚向前的铁流,碧空中编队凌空的战机,都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从战略思想上来讲,尽管当时新中国已经建立,但抵御外敌入侵的任务却未减,蒋介石集团不断在沿海地区袭扰,美国也在伺机挑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战略思想是国土防御为主、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思想。

  亲历者说

  我们是国庆“大阅兵专业户”

  七旬老人回忆上世纪50年代六次国庆大阅兵

  人物

  王焕理,山东烟台人。1935年出生,1951年参加空军。参加了1954年至1959年的国庆大阅兵。1995年退休。

  “我们部队可以说是‘大阅兵专业户’!”手持心爱的“伊尔-28”飞机模型,75岁的烟台老人王焕理豪情不减当年。王焕理所在的航空兵某师先后参加了1952年和1954年至1959年的7次国庆大阅兵,而他亲历了其中的6次,成为上世纪50年代国庆阅兵的重要见证人——

  白手套撸遍飞机要一尘不染

  1953年下半年,我们部队开始改装“伊尔-28”型喷气式轻轰炸机。“我参加的6次大阅兵,‘伊尔-28’都是主力机型。”

  第一次参加阅兵是1954年。当年8月,我们全师从齐齐哈尔机场向北京南苑机场转场,正式开始训练。同时参加飞行受阅的还有歼击机部队,那年用的还是米格-15;而重型轰炸机部队当时用的是“杜-4”型轰炸机。

  为保证飞机绝对安全,每天从早到晚,我们机务人员基本上都是泡在自己所负责的飞机上,连任何一颗螺丝钉都要反复的严格检查。严格到什么程度?拿掉飞机螺旋桨外面的整流罩,再戴上白手套,伸进里面撸一遍,白手套要一尘不染。

  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1954年国庆节当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随着3发绿色信号弹升空,刚改装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启动,紧接着,所有飞机按5机编队序列相继开动。整个机场瞬时震耳欲聋,几十架飞机有序地滑向起飞线,依次飞向蓝天。大约十分钟后,设在停机坪上的高音喇叭传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激昂的声音:“看啊!人民空军强大的机群排山倒海般飞过来啦!”圆满完成了任务,上级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枚国庆阅兵纪念章,这也是我拿到的第一枚纪念章。

  1956年因大雨改飞颐和园

  1956年的国庆阅兵是在滂沱大雨中进行的,这也是共和国13次国庆阅兵中的唯一一次。由于大雨,国庆当天的飞行被取消。

  为了补救,当第二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颐和园会见观礼的重要外宾时,包括歼击机、轰炸机在内的飞行编队按命令出现在颐和园上空,向应邀参加国庆观礼的外宾展示,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跃进”为省铜停发纪念章

  1958年的那次阅兵,正好赶上“大跃进”。当时国家物资极度匮乏,国庆阅兵纪念章是铜质的,几万枚纪念章制作下来,要耗费大量的铜材,因此那一年取消了纪念章。

  亲历6次大阅兵,我切身感受到人民空军一点一滴的进步,从最初前苏联把旧飞机翻新后,当作新飞机高价卖给我们,到我们自己改装的喷气式轰炸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受阅飞机的性能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军威、国威伴随着长空呼啸,让每个中国人越来越自豪。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