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兵:“故宫文化面”,我们能吃多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葛红兵:“故宫文化面”,我们能吃多久?
2009年09月15日 10:56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劝那些所谓“爱国”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师,不要犯新加坡犯过的错。另外,学人还是要清、正一点,不要去靠那个“上行路线”,你能用思想的绳往上攀?思想的绳,在当下大概只能用来上吊。

  我对狭隘民族主义没什么好感,2001年的时候专门写了一本书——《障碍与认同——中国当代文化问题》,专门讨论了一下,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等等。但是,我并不讨厌文化上来点儿民族主义,文化这东西和政治、经济还有相当的不同,政治、经济规律可以是全球的,文化的东西,则可能是地方的,这个在共同性上,是可以找特殊性的,我做了几年的小说类型研究,就是要把文化、思想、智慧的地方性从叙事的角度挖出来。但是,多数场合,那些用文化民族主义说事儿的人,很可疑。经常有人用民族大义,用爱国的名义忽悠老百姓,是想要让老百姓上当。老百姓不知道,以为这些人、这些货、这些想法,真爱国,就买了、接受了,后来才发现上当。

  三聚氰胺与民族大义

  近两年上当最明显的例子是奶粉。一个笑话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甲企业质问乙企业:你们也太不够意思了,我们是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你们那是往三聚氰胺里加牛奶啊!

  不能说,国货就天然地爱国民,爱国。要说国货害人,那是一点儿也不比洋货轻。一代儿童的身体,有死的,那没死的呢?三聚氰胺到底有没有长期影响?这个有医疗鉴定和跟踪研究报告吗?

  后来国人认清了它们的面目,一度它们的日子很不好过,企业不好维持了,有个很牛的奶企老板,又用民族大义来忽悠人了,说什么外企要收购,为了保住民族品牌,他绝不答应,云云。后来一查,发现此公早已和民族不沾边,早就偷偷“世界主义”了,他的公司是注册在某个外国小岛上的,他的钱和身份只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洋钱”+“洋人”。他的忽悠只能给他三个字做定论:不要脸。

  后来又有一家牛奶企业宣称,它的奶源全是进口的,它的潜台词是“进口奶源,用洋货,就是保障国民健康,就是爱国”,这个逻辑不管通不通,至少实践上也可以说通,毕竟国内许多奶企产品中当时都检出了三聚氰胺,但是,还是这个宣称所有奶源都是进口的儿童奶制品公司,后来被人发现,它只是2009年之后的奶源是进口的,之前根本不是。

  也就是说,这是个明显地用洋货的名头,来假装爱国的一家企业。一方面是用国货来爱国的企业,“你不用国货就不爱国”;一方面是用洋货来爱国的企业,“我们都是用洋货原料,保证质量是为了保证人民健康,安全”——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呢?我的结论是一个都不能相信。

  凡是用“爱国”和“不爱国”来说事儿的商人,凡是用民族主义来说事儿的商人,都很可疑,都不值得信任。在商言商,做商人的不谈利润和质量,要用“爱国”忽悠人买他产品了,他基本上就是伪商人、假商人。商人谈爱国,是什么意思呢?是他在质量、信誉上没法跟别人比,要用政治洗脑来对付消费者,对付老百姓,强迫你买它劣质产品。人类无国界,科技无国界。商业品牌也没有国界。你能说IBM是美国的么?它现在一半在中国人手里。你能说悍马是美国的么?它马上就要被我们国人买下。用洋品牌的老百姓,你敢说他们都不爱国么?爱国不是以用不用洋品牌来表达的,八国联军时代义和团的爱国有出息么?今天的真爱国,是好好努力,为国人提供不一定最好但一定是最诚信的商品,你连国人都骗,还谈什么爱国?

  “儒教”的梦呓与“国货就好”

  国货要买,国一定要爱,但是奸商的当一定不要上。现在,我们谈谈文人的“爱国”,文人一民族且主义,比开口闭口“国学”。最近几年有一连串的国学“大师”,真的、假的,出来说昏话、假话,要大家学国学,要把国学变成必修课,中学生要学,小学生要学,幼儿园孩子要学,理由呢?“这是国粹啊,国粹,学,还有什么理由吗?”我就学学鲁迅,问一下,国粹就好么?“她奶奶的”国骂也是国粹,这也要学吗?再说,好的东西,国粹的东西,多了去了,就一定要逼迫幼儿、儿童、青年“必学”么?

  说穿了,中国是一个少什么“学”的国度。中国历史上没有民主政治学,没有化学学,没有电学等等,我们的这些现代社会非常紧要的学问很多是从西方学来的,如果没有五四文化革命,我们今天恐怕还不知道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也还用不上冰箱、互联网。要知道,国学这个东西,有时候是非常可怕的,比如,本来我们在一百年前就有了火车,结果“国学”说,这个铁兽在中国的地上跑,会害了中国人的地气,会破了风水,结果拆了,扔到海里去了。所以,国学可以学,业余学学,自由地学,但是,不能逼迫别人学,最好是让人有了鉴别能力,成年之后学,到底那是过去的东西,现在拿来用是要理性鉴别的。

  我们那些国学“大师”是中了毒气,要定某学为一尊,那是董仲舒做过的蠢事,这恰恰是他们不懂现代人生和社会的地方,他们不懂“人生而自由”的现代天条,信仰的东西要交给自由,人生观的东西要交给信仰,由不得他们来强迫,更由不得那些人的假国学来强迫。

  在历史上,儒教是自然形成。通过士大夫的学术努力与政治活动,儒教义理价值进入到政治权力中心,改变了政治权力的性质,即儒教上升为“王官学”后儒教与政权合一,政治权力成为儒教价值的载体,然后儒教价值再从上到下影响到社会形成礼乐教化的“礼制”“文制”,通过“礼制”“文制”起到安顿社会人心的作用。这是儒教在中国历史中自然形成的“上行路线”,故“上行路线”又可称为“传统路线”。在今天,儒教崩溃,要重建儒教,首先必须走儒教形成的“上行路线”,因为“上行路线”是儒教形成的正途。具体来说,就是“儒化”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此即汉代董仲舒“复古更化”之现代形态),此“儒化”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有两个要点:一、通过儒者的学术活动与政治实践,将“尧舜孔孟之道”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即国家的宪法原则写进宪法,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二、建立新的科举制度与经典教育制度:即国家成立各级政治考试中心,有志从政者必须通过《四书》《五经》的考试才能获得做官资格,就如同做法官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一样;另外,用儒教的经典取代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过时的意识形态经典,使其作为各级党政干部思想品德教育与历史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除党政教育系统外,在国民教育系统中,恢复小学中学“读经科”,将《四书》《五经》教育作为基础课与语、数、英同列;大学则恢复“经学科”,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

  历史上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儒学存在,历史上是否真存在过宗教意义上的什么儒教?我很怀疑。儒学经典,哪些算,哪些不算?今文经、古文经你宗哪个?心和性,你崇哪一体?大体说来,先秦是有个儒学的,但是,先秦的儒学并不复杂,“仁”的原始意义不过是“想着自身”、“将心比心地想着他人”而已,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篇文章《公元3世纪之前中国哲学中的身观念》讲得很仔细,先秦儒学大致是个关于人生观的学问,并不是什么体系性的关于世界的学说,更不是宗教,连神的问题都没有思考过,怎么能说是宗教呢?连世界的本源都没有体系性地思索过,只是一种人生哲学而已么!

  但是,中国的社会就是这样,大凡“人民”的日子稍稍好过些,能吃上饱饭、唱唱歌、跳跳舞什么的,就立即会有人站出来,高呼世风不古、人心不儒,就立即会来复古一下。不过,大体这种呼号都是要失败的,中国历史上唐宋、明清都有过这样的人,1949年前也有过这样的人,甚至还得了独夫蒋氏的欣赏,但是都没有逃脱一个“败”字。原因在于,儒教这个东西,是一个没有经过现代化改造的知识、人生观体系,没有在现代社会直接生存的基础,更不要说成为国教了(我拜托那些儒教法师,不要把中华民族好的东西都一股脑儿归于儒教,把中华民族不好的东西都一股脑儿说成是偏离了儒教的结果)。

  我看,这个历史的怪圈也不会打破的。现在也是如此,这些国学“大师”这样呼号,大体也是要归于寂寥的了。其实,用不着我们来说什么,他自己就自生自灭了。大凡梦遗出来的东西,怎么能成得了正果呢?

  故宫文化面:30块一碗,吃不起

  我不知道这些爱国的国学大师们和他们的追随者们到底想做什么?他们大大地跃出了学术的范围,跑到社会上装神弄鬼起来,竟然还糊弄了不少“大众”,把“大众”弄得云里雾里。他们想让刚刚自由了一点的国人重新回到举国尊一人、崇一术的旧境里去?而且,他还要从上至下地政教合一地搞?借谁给它的权力?

  国学、国粹、传统、儒教,等等,在学术的范围里讨论,我是不反对的。但是,它要从思想里伸出一只脏手出来,向大众说话,不承认他,就不爱国,就不民族而且主义,要强加给幼儿园的儿童、小学生、中学生,这个梦做得太大,我只能站出来,说两句,喊喊它,看它能不能醒醒了。不能让它的梦遗脏了大家。

  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就有人有点发昏,说什么“天人二分”的西方时代过去了,下个世纪是崇尚“天人合一”的东方思想的世纪。这个昏话,当时我就觉得很不对劲,写一篇文章揭发。过了些年,真的到了新世纪了,又有人出来搞一个什么宣言,这两年更是离谱,全国大搞祭孔。如果孔子他老人家地下有知,恐怕会吓得醒过来。

  但是,他们能量很大,因为民族而且主义,因为“爱国”的帽子很大,很能唬人。比较明显的一件事是故宫星巴克事件。听说故宫里要开一家星巴克,卖点儿咖啡什么的饮料,这些人就大叫起来,曰“故宫是民族的象征,不能让洋人的咖啡占据了!”如此等等,仿佛故宫一“星巴克”,他们的国故、国学、国爱,就要死掉,中国文化被星巴克侵犯了,中国成文化殖民地了,他们的颜面也要死掉了,国将不国了,中国当下的文化也将不文化了,他们忧心得很。

  我说他们能量大得很,是有道理的,果然故宫的管理层害怕了,不敢了违拗他们,驱逐了星巴克。然后换了一家国货面馆,这面馆据说倒是真正的国货,但是这“国货”比那星巴克还心黑,一碗有中国文化的面条要“30元”,我不知道这些国学大师们每月多少工资,他们能吃得起几碗这样的国学面。要我吃,我是不吃的,我只吃得起我家楼下5块钱一碗的面条。

  最后说一下,复古国故的东西,在学校里搞读儒经的事儿,新加坡搞过,结果是社会分裂、思想更乱,当政者没法子,只好不了了之。我也劝那些所谓“爱国”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师,不要犯新加坡犯过的错误。另外,学人还是要清、正一点,不要去靠那个“上行路线”,你能用思想的绳往上攀?思想的绳,在当下大概只能用来上吊。

  作者:葛红兵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