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如何迈过翻译这道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化“走出去”如何迈过翻译这道坎
2009年09月25日 11:13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直面窘境 研究对策

  文化“走出去”如何迈过翻译这道坎

  -稿费偏低——将根据难易确定不同的标准

  -人才断层——一些高校单设了翻译专业

  -奖惩缺失——将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翻译者

  -译名杂乱——已委托清华大学建翻译资料库

  今天(24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商务印书馆在京召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版)出版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法国史专家许明龙向出席会议的出版界官员反映目前翻译人员的窘境,谏言提高翻译的稿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也当场承诺,将对老先生反映的问题一一研究改进措施。

  许明龙反映的四方面问题包括,一是目前翻译的稿费普遍比较低,每千字不足百元,直接导致翻译质量随之下降;二是翻译人才青黄不接,老专家相继离世,应加大培养力度;三是应设立一定的翻译奖励制度,奖优罚劣,包括设立国家级的翻译奖;四是建立统一的翻译资料库,目前一些外国人的名字、外国的书籍因为翻译的人不同,根据的版本不同,在国内有许多种名称,不同的书名指的可能是相同的一本书,不同的作者也可能是一个人,因此应建立统一的翻译资料库。

  柳斌杰在随后的发言中,对于许明龙反映的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答复。

  柳斌杰说,出版总署正在对翻译的稿费进行分层,根据翻译的难度不同确定不同的稿费标准。他说,在某种程度上讲,翻译比单纯的创作更为艰巨,翻译人才的缺乏是目前中国出版业在引进来或走出去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颈,也是中国文化传播中遇到的瓶颈。

  柳斌杰承认,目前从事中译外工作的中坚力量主要是老一辈翻译家,优秀中青年译者严重不足,翻译队伍“断层”令人担忧。在每年的两会,都有人呼吁设立国家翻译学院,在外语院校增设出版翻译专业,培养专门翻译人才,建立翻译人员信息资料库,完善翻译人才队伍的管理制度。他说,近几年,教育部已经在一些高校试点开设了单独的翻译的本科及硕士专业,系统地培养全面的翻译人才,以解决现在翻译的燃眉之急。

  柳斌杰说,在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的翻译基金,罗致顶级专家,专事翻译出版相关的社会科学的翻译工作,并设立有国家级的翻译大奖,出版署正准备借鉴相关的经验,对于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翻译者进行奖励。对于许明龙提出的翻译资料库的问题,柳斌杰回应说,已经委托清华大学在建设中的国家知识产权资料库中单独做一个翻译的资料库。

  (记者杨雪梅)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