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古民居在消亡 经费匮乏保护乏力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几多古民居在消亡 经费匮乏保护乏力
2009年10月09日 14:26 来源:中安在线-江淮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旌德县一处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民居日前轰然坍塌。而这处古民居就位于曾有“九井十三桥”美景妙韵的蔡家桥镇朱旺村。去过朱旺村的游客都说,那恬静宜人的小桥流水并不逊于西递宏村。

   古民居还住着人

  据旌德县文保部门的人员称,倒塌的这个古民居叫垂裕堂,居住着一户人家。按照房主的说法,房屋损毁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尽管文保人员做了心理准备,但现场一看,坍毁破败的惨状还是令人震惊。现在老夫妇俩龟缩在一间尚未倒塌的小屋子里,周围全是断壁残垣,家中一贫如洗。出于安全考虑,镇里动员老两口搬出这个危房。老大妈说,我们家穷得这个样,搬走了,儿子打工回家没一个歇息的地方。

  据了解,旌德县像这样的古民居里至今还住着人家的还有不少。

   当地政府也没钱

  蔡家桥镇政府领导也道出了他们的难处。镇里虽然每年都安排了一笔较可观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维修,但对于古迹众多的乡镇政府来说,这样的支出对他们来说已经十分吃力。

  按照文物法规定,古民居的维修应本着谁使用、谁维修的原则,然而住在古民居里的人家都很穷,有的还是低保户,“修旧如旧”维修所花的钱是天文数字,他们做梦都不敢想。像垂裕堂这次坍毁损失近120万元,乡镇干部就是勒紧腰带省下钱用于维修,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但如果不解决像垂裕堂这样的古民居问题,这些古民居随时会倾坍灭失,不仅对住在古民居里的人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还会累及周边群众。

   古民居如何保护

  旌德县位于皖南,古民居不少,但究竟旌德县有多少古民居,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产权关系等情况都不明确。文保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旌德县古民居保护缺少统一规划,群众甚至一些乡镇干部文物意识淡薄,对文保工作重视不够。此外,当地维修资金短缺,即使被命名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除对控制地带严明要求外,没有享受到区别于非保单位的其他一些补助金,因而村民保护古民居积极性不高。像县级文保单位“仕川农民暴动旧址纪念馆”受风灾损失逾十万元,屋内残破不堪,村干部多次奔走呼吁,资金仍无下落。

  同时,由于管理缺位,古民居受损、灭失情况严重。记者在采访中还得知,一些富有艺术价值但对于村民来说毫无意义的可移动文化遗产还由于多种因素流落他乡,甚至被不法分子走私贩卖。 (慕继平 李军)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