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模仿港台腔? 学舌晚了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主持人模仿港台腔? 学舌晚了点
2009年10月15日 16:50 来源: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港台腔

  他们学舌得晚了点,反应又迟了点,改革开放初期操着一口港台腔还算时髦,现在大陆经济发展更迅速,港台的经济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聪明人该懂得“见风使舵”。

  撰稿·孟静 专栏作家

  有电视台想让我采访他们的当家主持,我说:“不行。”他们问“为什么?”拒绝的理由我自己都说不出口,听起来像儿戏,但就是真的,因为那人有港台腔。每次不小心换台看到他,翕动的嘴皮上下张合,抛出一长串没有标点没有营养的废话,口腔里仿佛含着一口浓痰难以下咽,最可怕的是他拖长尾音,说一些不着边际的他以为很正的台湾口头禅:“帅!好帅……哦!”这时,我都会深深理解至尊宝的心情,涌起让世界清净的冲动。

  以前我以为港台腔普遍存在于地方台女主持人当中,现在惊诧地发现,男主持也在走这路子,包括很多不大看书的女演员。有位很红的女明星,接受采访时最爱说:“对。”虽然她没有加上“酱紫”,但这个“对”应用于所有不需要说“对”的句子开头、结尾、中间。她不是科班出身,可以原谅,可主持人呢?难道他们不是经过了普通话等级考试才能坐到那位子上吗?难道我泱泱大国,找不到几个字正腔圆的娱乐主持乎?

  港台腔的后果之一导致主持人言语无味,用词匮乏,比如有个很嗲的女主持最喜欢尖利地说“好听!不哭!”频率高得要人命,至于“蛮、超爱、我有听到、有没有、真的”这些都是港台腔主持人的“超爱”。其实港台腔是很冤枉香港的,基本上它们可以叫作模仿失败的台湾普通话。有南方网民反驳说,难道全国人讲东北话、北京话就不算满人腔了吗?这纯属偷换概念。我从不反对主持人讲方言,本地的、外地的,川普、湘普、天津话等等,都极有趣。标准的普通话相比方言,是较缺乏生命力的语言,当初推行也是为了让大家听懂。

  台湾人、闽南人尤其女人,口音、用词很有韵味,保留了一些古语,闽南人在正式场合讲他们的普通话,完全无可厚非。但现在讨论的是那些祖上、成长都和闽台毫无牵扯,只是那些去模仿别人说话的人,这和某些台湾年轻人“哈日”是异曲同工的。私下里喜爱台湾文化,讲台普也没关系,但你作为一个电视台的窗口人物,是不是应该对未成年人做些正确的示范,不要用南方人就是这口音作挡箭牌。第一,除福建以外的南方人绝不是这种口音;第二,南方人绝对能说好普通话。央四主持人徐俐讲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湖南人讲普通话,但她自己还不是照样讲得很标准,无他,工作需要尔。

  模仿台普的主持人、演员的心态很易剖析,他们崇拜经济发达区域的文化,有种文化自卑感,对自己所处的文化不认同。像要求严格的央视,相对自信的东方卫视,即使主持人是南方人,也不会模仿他人。很多年前我看过一本小说叫《巴山月》,依稀记得有这么一个情节:主人公有机会和宋美龄跳舞,他讲一口正宗伦敦音,蒋夫人对他好感大增。尽管英国当时被德国打得很狼狈,但它依旧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英语的发源地,伦敦音标志着正统的身份。

  我们的某些主持人是这样的想法,他们没可能去模仿纽约音、东京音甚至他们以为“很帅”的首尔音,只好模仿最简便的台北音。这样似乎就和发达挂上了钩,可笑的是,他们学舌得晚了点,反应又迟了点,改革开放初期操着一口港台腔还算时髦,现在大陆经济发展更迅速,港台的经济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聪明人该懂得“见风使舵”。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