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创意产业:20年后走出“山寨”阴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内地创意产业:20年后走出“山寨”阴影?
2009年10月16日 10:26 来源: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天揭幕的创意产业周无疑是热闹的。但是热闹和繁华显然不是差距的遮羞布。一款被绚烂灯光照射的中国座椅,其中的创意元素,多年前西方设计师就曾用过。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一些中国设计师们似乎更热衷模仿,体现原创能力的创意作品一不小心就成了“山寨”版。

  【创意工作者

  论水准我们差了20年

  小马拿出一只优盘,托在手里给记者看。是一只被设计成注射器的优盘,透明的,上面还有刻度。“以后我们要设计一款小猪式样的主机,把这款优盘插进去,就好像小猪在打针了!”小马是某公司创意设计师,他最近的兴趣在优盘上面,他设计了很多款颇具个性的优盘拿到创意产业周上来展示,有罗盘式的,有很多接口的,花花绿绿,自然属于吸引眼球的那一类。

  就在距小马展台不到10米远的另一个展台里,陈列着一款可以像古代竹简那样卷曲的计算器。一问才知道,这竟是中国香港工业设计大师叶志荣在1980年代的作品。叶智荣曾留学美国和荷兰,有很深的西方创意设计的背景。小马也不得不承认,即便是20多年前的作品,那款计算机在今天的中国内地看来,依然显得很新潮。

  记者昨天在现场的走访中,总难免被内地设计师各种新奇的创意感染。不可否认,内地设计师的对创意的理解在飞速地前进,几年前,他们还以为创意就是在一把椅子的背脊上雕一朵花,现在他们开始懂得将左右边的两条腿设计成半圆形的弧度。于是,他们开始真正地觉得自己是在创意了。

  可是,那个装着两片半圆形腿脚的椅子,很多年前,意大利人和瑞士人就做过了,中国内地设计师猛然发现,自己在走别人创意的老路,即便不是所谓“山寨”,也必定是受了西方设计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内地创意水准究竟比西方相差了多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创意人士告诉记者,起码相差了20年。如果说,西方创意产业已经完成了 20年前的结构创意,向功能创意转变的话,那么中国内地现在主要还停留在单纯的结构创意上。就在“把产品做得好看一点”还是中国内地设计师的主要任务的时候,西方已经推出了概念型环保车这样的重量级创意产品。

  起步很晚的中国创意产业,难免要从学习西方开始,但创意设计师牟文健更担心的是,中国人在模仿西方人的同时,丢失了自我。

  【消费群体

  我们还没有创意消费观念

  中国内地的设计师王瑾展示了一款他设计的“转变组合式家电”。很小的一件器物,经过几下拆装就可以承担电水壶、电熨斗和电炉的功能,颇为新奇。不过王瑾告诉记者,他没有将这款设计卖给中国人,他已经将设计卖给了一家日本公司。这不是王瑾不爱国,而是国人并不太接受创意产品。

  以往王瑾就很明显地感到,同样一个他设计的产品,在国内卖得很不好,而在国外却很热销。因为王瑾的产品里添加了相当一部分作为创意的成本,除了一些高端人士之外,大部分国人完全不能接受这部分成本。“国人还没有形成创意消费的观念!”王瑾说。

  长期勤俭过日的传统,让国人形成了“讲究实惠”的习惯。“创意消费”在这个国家还远没有被认同,人们显然还没习惯于花钱去买一种创意的生活。当然据记者了解,不同领域的境况并不相同。一般而言,珠宝、卫浴和装饰品领域创意被接受的程度较高,而在家电等生活实用品领域,则受了很大的冷落。

  但是牟文健也有别的看法,他认为人们不接受创意消费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创意产品定价偏高。他曾在一些创意园区看到,一些作品只要被打上创意的招牌,价格就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创意被抬得太高了,创意说到底还是要为消费者服务,这才有出路,而现在创意产业显然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

  对话圈内人

  1年做100件vs1年只做1件

  身为上海城雕中心理事、红坊董事兼副总裁的邓刚博士,算得上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士。采访中,他分析了中国的创意产业的工作者们与西方同行们的差距,以及社会文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记者:为什么我们的创意产业和西方有那么大差距?

  邓刚: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对创意产业的理解很狭隘,将创意等同于设计,或者更等同于工业设计。其实创意有很大的内涵和外延。而我们却走向了功利主义。这个后果是,我们更热衷模仿,这到后来肯定是连自己所理解得很狭隘的这一块,也没有做好。

  记者:西方也做工业设计,但为什么原创性就很强,而我们这种能动性却很缺乏。

  邓刚:创意上的差异是表面的,根本的还是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放慢了他们的生活节奏,人们的心情也趋于平静,所以他们就开始要求细腻丰满精致的生活。我看到过丹麦瑞士的一些家族式工坊,设计产品的节奏都很慢,很用心。他们可能一年只做一件产品。而我们则不行。我们的生活太快了,快速的发展需要更多产品,要1年要做100件才行,要做出有意思的创意就很难了。这是创意文化的不同。

  记者:这种创意文化层次的不同,是否可以作为创意产品在中国滞销的解释?

  邓刚:正是如此。没有达到一定创意认同的人们,显然体会不到创意的妙处,也不会将创意提到足够的高度。他们只会关注那些在他们看来性价比很不错的实惠产品。有人说卖得不好是因为定价太高。可是我去北欧,看到那里创意产品卖得也很贵,但买的人却很多,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创意值得。

  记者:中国创意人才的缺乏是否也是滞后的原因之一?

  邓刚:创意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对材料的性质和艺术的运用很有把握。而这一切都需要工作经历。至于优秀的创意设计师,我们确实很缺乏。

  记者:那我们的创意事业要发展,是否只有等待社会充分进步?

  邓刚:除了等待,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我们可以进行中西方专业人士的交流,当然也要加强中西方消费群体的交流,在交流中开阔我们的眼界。(郦亮)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