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秘书忆陈云:共和国"掌柜"一生积余仅万元(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93岁秘书忆陈云:共和国"掌柜"一生积余仅万元(2)
2009年10月17日 14:08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已年过九旬的朱劭天,回忆起往事,仍娓娓而谈。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新中国经济元勋

  坐镇沪上打赢没有硝烟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掌经济。

  “他对这个(经济)很在行!我们每次见面谈论的内容都是什么涨了,什么跌了,人民的生活怎么样了。”陈云离开东北后,朱劭天仍时常与他见面,谈工作。

  建国初期,陈云“紧扼”上海,认为此地是经济恢复的关键。在他看来,在西北管财经是摆“小摊子”,在东北管是开“商店”,如今要办“大公司”。

  当时,上海经济十分困难:生产停滞、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国民党统治的“后遗症”,使上海民不聊生。

  陈云提出“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的口号,着力解决“两白一黑”短缺问题——“黑”指的是煤炭,“白”则指粮食和棉花。陈云标本兼治,稳住上海经济,也对稳住全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经济建设计划“一五”计划亦由陈云主持制订,工作历时5年,数易其稿,倾注了他大量心血。

  大跃进时期,他艰难行进;“文革”遭难,不忘忧国。陈云执意坚守的,是对国家的热爱。

  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满目疮痍的中国终于“春回大地”。陈云与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再“出山”,成为经济调整的决策者、改革开放的倡导者和现代化建设的谋划者。

  陈云着力抓农业与轻工业,调低积累率,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消费品丰富起来,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也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与此同时,他起草了《计划与市场问题》,探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率先强调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在陈云看来,搞经济的终极目标就是改善人民生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他还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协调建设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保护资源、防治污染……

  其睿智的观点,蕴含着极强的生命力,不仅在当时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据程恩富、程言君的研究,这些观点也被认为是今天“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渊源,对当前建设仍有着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1987年至1992年,陈云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鞠躬尽瘁,发挥余热。1995年4月10日,他病逝于北京。依其遗愿,丧事从简。

  据《中南海轶事》记载,陈云临终前,只有不到2万元的稿费,月工资为1336.0元,各项目补贴约250元,月均上交所得税31.05元;按规定,自5月份起,国家便不给他发工资与补贴,但他可领到相当于十个月工资的抚恤金:13360.0元——这是陈云此生全部积余。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