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及其作品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赵孟頫及其作品
2009年10月26日 15:22 来源:学习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社会发展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轮番统治的历史,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培养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观,因而,在历史上也形成了不同的主流文化。宋代,重文轻武。元代,则重武轻文。在上层社会对精神文化意识相对轻视的文化背景下,元代的文人墨客选择了归隐,他们在异族的统治下对国家、社会失去责任感,充满了悲凉、绝望、苦闷。于是,他们隐居山林,将一腔愁苦和悲怨都凝聚在画笔上,开创了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发展高峰。可以说,元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文人墨客的归隐逸志生活休憩相关。白居易曾在他的诗作《中隐》中曾论“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意即归隐,也有高下之分。历朝历代有诸多隐士虽身隐山林,但心在庙堂,谓之放隐。而元朝的诸位隐士,在诸多环境的限制之下,虽身在庙堂,处于喧嚣的时政之中,心志却已归庙堂,隐身于朝野,这才是真正的隐者,谓之高隐。而与之相呼应,元代山水绘画的评价标准就是“高逸为上,放逸次之”。而朝野一生的赵孟頫可说是元代绘画艺术的先锋人物。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士。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身侍二主,终生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仕隐两兼。他身出名门,系宋太祖赵匡胤之子秦王赵德芳的十代孙,自幼生活在一个诗礼传承的大家庭中,饱览精要。在他23岁时,元军进攻临安,恭帝投降,南宋败落。外患内忧,国仇家恨,作为一个前朝的落寞王孙,赵孟頫只有归乡闲居,潜心习艺。元朝虽为游牧民族所设,然其统治者对中心日渐南迁的传统文化颇为敬重。元世祖忽必烈特设官吏,令其每年“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至元二十三年,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赞赏,给予种种礼遇,官至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其后还被提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至从一品。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夏文彦在《图绘宝鉴》盛赞他“荣际王朝,名满四海”。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为什么说赵孟頫是开元代文人艺术先河之人呢?因为,他提出用古代绘画风格去改变南宋的绘画风格,指出绘画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摹古”,并将“摹古”发展成为元代绘画的主要风格。历史上每遇沧桑变易之际,文化颇易失范,人们往往以史为鉴,从古代的启示中去寻找医时治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复礼”、魏晋“竹林七贤”的返朴归真、唐宋的“古文运动”等,重视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赵孟頫提倡“摹古”的出发点亦不例外,他引晋唐为法鉴,以唐、五代和北宋的艺术为好的艺术。因为它中庸、柔静、淡逸。他批评南宋艺术,因为它刚励、险怪、琐细浓艳。赵孟頫第一次提出,古意,是鉴别艺术作品高下的标准。

  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现遗存美国)是他“摹古”理论的典型代表。这幅作品简淡萧疏,意境平远,是模仿五代李成、北宋郭熙的结果。

  《双松平远图》以石坡平冈为前景,以起伏山峦为远景,以宽阔水域为中景。在水中,有一叶小舟。在画面右侧,有双松耸立。画面大片的空白,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这幅作品的风格是“简淡萧疏”。赵孟頫自己说:“吾所作画,似乎简率”。后世黄宾虹也评价此画曰:“纵观宋元名画,因悟由繁入简之趣”。“简”,是构图简,画面水面空阔,可谓简练空阔。“淡”,是笔墨淡,山丘树石,只有细细的线条,甚至没有皴染。“萧疏”,是景色,这里没有花红柳绿;也是心境,这里没有功名利禄。

  那么,这幅作品与李成的山水画有什么联系呢?假如我们把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与李成的《读碑图》放在一起比较,差别是很明显的。为什么说这幅作品是模仿李成的水墨山水呢?因为它们都具有“简淡萧疏”的艺术风格。米芾在《画史》中描绘了李成“气象萧疏”的艺术效果:“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而赵孟頫的这幅作品也具有“简淡萧疏”的艺术风格。

  赵孟頫是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摹古”理论的艺术家,是元代水墨山水画发展高峰的开创者,他不但对于元代的山水画有巨大的影响,就是对于元代以后的山水画也有重要的影响。赵孟頫为新时代标志艺术的产生指出了方向,具有重要的转折性意义,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的前进。

  (作者: 宋 炀)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