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腰封何罪?不过是代人受过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解玺璋:腰封何罪?不过是代人受过
2009年11月05日 17:34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年来,图书出版“无书不腰”的现象在一些读者中引起不满,有读者在网上发起“恨腰封”倡议,得到广泛响应,甚至有人表示,买到新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腰封毫不留情地撕掉扔进垃圾桶”,可见其对腰封多么的“深恶痛绝”。

  我也不喜欢腰封,不过并没到“深恶痛绝”的程度。腰封不是什么大恶,犯不上大家“共讨之”或“共诛之”。腰封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就是一块敲门砖,其目的无非是想敲开图书市场的大门而已,读者通过腰封可以最便捷地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和特点。在图书品种日益膨胀的今天,读者怕是也希望能有这样一种简便地获得信息的方式。

  为什么最初对读者有所帮助的腰封,越来越让读者反感和厌恶呢?主要是有些腰封喜欢说大话,说瞎话,就是不说实话,使读者产生了逆反心理。有两个最受读者诟病的例子,一个是《问学余秋雨》,其腰封上写道:“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以孔夫子比余秋雨,给人一种滑稽可笑的感觉;其二是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腰封的推荐词则更为夸张:“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阎连科,锥心泣血的文字,千万读者为之动容,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小团圆》。”

  消费是需要引导,但引导不是误导,不能用夸大其词的不实宣传忽悠读者,这两本书都没有必要以这种方式告知读者。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未必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腰封何罪?不过是代人受过罢了。按照一些人津津乐道的商业逻辑,任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张和做法都是天然合理的。这么说也许有他的道理,但他们似乎都忽略了一点,即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适可而止和过犹不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分寸,不过分,恰到好处。经商也是如此。这是一种境界,看上去很难达到,但如果贪心少一点,也不是不可能的。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