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这些年》引热议:讲述台湾老百姓的故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我们台湾这些年》引热议:讲述台湾老百姓的故事
2009年11月17日 11: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1月17日电  2008年5月30日,下午4点21分,一篇名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个台湾70后眼中的台湾社会30年)》的帖子惊现天涯社区,出现在热门版块“天涯杂谈”中。

  “回想过去30年,就跟大多数人一样,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偶有小激情,但接着而来的常常是为了弥补这些而来的更大痛苦;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成长的这30年,刚好赶上了台湾社会变动最剧烈的30年……”这个开头朴实无华的帖子,第一段不过500余字。在它发表8分钟后,第一条留言出现:“这个帖子必火,搬个板凳看台湾!”此时,就连这个帖子的作者廖信忠也没有预料到,此后一年,《我们台湾这些年》会成为网友持续热议的话题。

  2009年11月,《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版,迅速引起各界关注,销量节节攀升。这本书的前世今生是怎么样的?记者进行了调查,为读者揭开其火爆背后的畅销密码。

  写作缘起:“讲述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廖信忠,1977年生于台湾南部,从小在台北长大。“我成长的这30年,刚好赶上了台湾社会变动最剧烈的30年,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次文化上,似乎都突然在这些年间整个爆发出来。有些我恭逢其盛,有些我是局外人,冷眼旁观。”廖信忠说。

  经历了台湾从封闭到开放全过程的廖信忠,近几年由于工作原因,频繁往来于内地与台湾之间。“我常常问我的大陆朋友:对于真实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大多数人都会一脸茫然。这让廖信忠感觉到,对很多大陆同胞来说,台湾或许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部分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究竟过着何种的生活。

  廖信忠决定,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讲述“30年来政治巨变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我试着通过我的成长历程,将这些社会事件结合起来,对于这些社会事件及社会变迁,我尽量不去做评论,只将它们很客观地记录下来。”廖信忠表示,“我不敢说我写的这些文字就完全代表了台湾人的想法,但若您看了能对台湾多一分了解和理解,那我就万千感动了。”

  2008年5月30日,下午4点21分,廖信忠开始在线写作《我们台湾这些年》。

  网友热议:“原来台湾是这样!”

  “现在台湾人来大陆工作或定居的很多,光上海据说就近百万,但大陆去台湾的很少,所以大陆人对台湾的了解比台湾人对大陆的了解就更肤浅一些。支持楼主用个人的视角来描绘台湾30年来的变迁,两地的朋友能多些互动交流的渠道真好!”这是一位《我们台湾这些年》的铁杆粉丝给廖信忠的留言。

  《我们台湾这些年》自2008年5月30日下午4点21分在天涯开帖起,由于内容真实,全景式向大陆读者细述台湾近30年来的历史变迁,迅速积聚了大量人气,点击率不断被刷新:5万,10万,20万,50万,100万……2009年10月26日,记者登陆天涯社区找到该帖时,访问人数已经突破265万,回复高达103313条。

  有意思的是,廖信忠在写的时候,多述事实,拿捏得当,所以并没有遭到封杀,反而引来观者无数。有网友看过《我们台湾这些年》后大呼过瘾:“原来台湾是这样!以前只看过台湾的娱乐节目,现在对台湾算是有了真正深入骨髓的了解。”

  专家观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目前在中国出版界,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一旦某部作品在网上走红,引起网友热议,出版商就开始争夺该作品的版权。系列畅销书《藏地密码》、《明朝那些事儿》、《黑道风云20年》,莫不如是。拥有百万读者的《我们台湾这些年》,同样被嗅觉敏锐的出版商盯上了。

  记者采访获悉,争抢《我们台湾这些年》版权的出版机构,前前后后超过50余家。最终,以运作畅销书而享有盛名的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获得该书版权,该公司曾因全程运作《藏地密码》系列小说大获成功,在作者群中具有极高的号召力,坊间甚至流传“读客总有畅销书,好书要找读客出”这样的顺口溜。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书稿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审核长达半年之久,方获通过。

  2009年11月,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出版集团,重磅推出《我们台湾这些年》,该书上市一周,旋即登上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在北京图书大厦,一周内销量高达1100本。

  记者联系到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的总编辑吴又,希望获悉该书的起印量。正在开会的吴又很礼貌,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具体印数不方便透露,但肯定不会低。”

  《我们台湾这些年》不仅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而且在文化界和媒体圈掀起波澜。

  著名文化批评家何三坡对《我们台湾这些年》的评价是:“两岸交流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他说,两岸交流,之前更多的是政治层面,而廖信忠则“推开了民间话语交流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看到最鲜活的台湾民众生活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读过《我们台湾这些年》后说,“一个台湾的70后,从他出生那年开始,一年一年给我们讲台湾的故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故事讲得平易,好玩。好多台湾的事,似曾相识,他们那里禁止过的,那里红火过的,连膜拜领袖的样式,都跟我们当年何其相似。咳,都是中国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