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只是《2012》这锅汤的一勺味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元素只是《2012》这锅汤的一勺味精
2009年11月24日 07: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截至11月18日零时,上映仅仅5天的《2012》在国内票房已经突破1亿大关。5天票房过亿,这一蹿升速度位居中国电影史第四位,破亿速度仅次于《赤壁(上)》、《建国大业》和《变形金刚2》。如此票房奇迹,不单单因为该片有好莱坞“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作招牌,也不只是受《独立日》和《后天》的影像印记影响,还有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猎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2012》被国内舆论视为华人在好莱坞的“翻身”,华人在此片中一改呆板笨拙形象,成为拯救世界的角色。一时间华人形象崛起的舆论甚是高涨,挠得人心痒难耐一定要看个究竟。

  比对《大班》、《致命武器4》、《十一罗汉》等等美国影片,《2012》中的华人形象以及中国地位,确实有了很大改观和提升。但是,事实上,《2012》表现的是灭顶之灾面前人类的人性,无论是占据影片主色调的“美国精神”,还是最终将孩子推上方舟的俄罗斯巨商,抑或华人内敛而仁厚的临危不乱,其实无不是人类共有的人性原点的绚烂。好莱坞影片,视野大多宏大,就像她的国家一样习惯俯视;而国内影片,习惯小切入而大释义。如果我们依然以这种“小切入而大释义”的思维来看《2012》,忽视普世人性价值的描述,就很容易喜不自禁。

  其实,《2012》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影片的故事根基是,在已经发现的古玛雅文明遗产中,其历法仅延续到公元2012年。但玛雅人已就《2012》澄清:“玛雅文明中没有末日论”。因此《2012》不过是个彻底的电影故事,其中种种元素,只能用艺术的逻辑去解读,而不是从影像艺术中获得感知,拿到现实中去回味。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曾说:“我一直在想,如果要拍灾难片,就一定要有洪水,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洪水。”那么我们就不离奇于为什么淡定的喜马拉雅山,能够对比火山绚丽爆发的黄石国家公园。而美国智囊看到建造好的方舟时感叹:这交给中国就对了!——也不该让我们沉浸在“中国拯救世界”的自我满足中。在这部具有好莱坞灾难娱乐主义色彩和技术浪漫主义美学胎记的大片中,美国的政治和科技依然主导世界,而“中国制造”不过是拯救人类的踏板,离一些影评所过度阐释的“中国才能拯救世界”尚有很大距离。

  或者可以说,《2012》充其量不过是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愿意关注东方文化,而不是整个好莱坞。如果确乎是华人在好莱坞翻身得解放,那么晴雨表也绝不是一部《2012》,而应该是奥斯卡奖那些金质小人。按照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设想,已经在准备拍《2012》的续集《2013》,故事将展现《2012》灾难后所发生的故事,表现幸存者如何建立一个新世界。按照我们的某种逻辑,非洲或许也能认定:《2012》中的救世方舟所到达的非洲,才能真正拯救世界。

  并非刻意要在某些国人愉悦的心情上泼冷水,但是,我们确实完全不必为一部灾难大片中出现中国元素而过度自喜。说到底,《2012》不过是罗兰·艾默里奇以灾难大片为依托的商业表演秀,除了贯穿始末的“美国精神”外,还融入了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非洲等诸多元素。透过山呼海啸的画面,对任何一种元素作选择性挖掘,或许都会有正面的一面。但事实上,中国元素也不过是《2012》这锅汤里的一勺味精。

  或许我们对曾经出现于好莱坞电影中的呆板笨拙的华人形象过于“耿耿于怀”,以至一次翻身得解放就满足了我们压抑已久的虚荣心。其实真正的中国元素,更趋近于罗兰·艾默里奇在影片中所阐释的老喇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我们这次针对中国元素的无厘头欣喜,凸显的却是“以物喜以己悲”,我们总习惯去进行一轮轮选择性挖掘,怀着一股焦虑。联系到海外的种种申遗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坐立不安,应该说我们太在乎别人的态度,甚至试图去左右别人的眼光,但种种经验表明,因为焦虑,往往脆弱。

  于我有利,则过度阐释和挖掘;于我不利,则焦虑不安。如此飘忽浮躁的文化定性,又怎能冀望在好莱坞“翻身”?其实,《2012》只是告诉我们,世界艺术中的多元文化融合日益深入,其中的中国元素也正在增多,而我们,仍需坚守。

  燕农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