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白毛女”是对经典的亵渎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恶搞“白毛女”是对经典的亵渎
2009年11月24日 17:06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沉寂32年的歌剧《白毛女》近日重新亮相首都舞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就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还很少有能超过《白毛女》的歌剧。

  “白毛女”的艺术形象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依托,原本就富有传奇色彩。歌剧《白毛女》1945年问世后,关于这个剧的创作、演出,有很多逸闻。该剧剧本一直冠以“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但贺敬之在一次口述回忆中,还特别强调了两个人,一是最初采访“白毛女”这个人物故事的林漫(本名李满天),是他首先把相关材料寄给了当时在延安负责文艺工作的周扬同志,周扬决定把这个故事改成歌剧,并确定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其时林漫即李满天先后在晋察冀边区政府及《晋察冀日报》等单位工作,并担任过山西应县和浑源县县委宣传部的领导职务,“白毛女”的原型之一是河北平山县人。全国解放后,李满天写了大量表现农村题材的小说,特别是反映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水向东流》三部曲,还曾担任过河北文联副主席;二是写作《白毛女》第一稿的邵子南。邵子南也是曾在晋察冀边区工作过的诗人、作家,全国解放后担任过西南文联副主席。只不过后来贺敬之等人受命重写,形成的歌剧在思想、内容、结构、格式等方面,与第一稿已有很大区别。但作为历史见证人,贺敬之同志今天将这个过程公之于众,正昭示了那一代人的风范。此外,《白毛女》最初试演时,结尾并未明说枪毙黄世仁。但剧本写得到位,演员演得入神,舞台上的“黄世仁”引起社会公愤,连鲁艺的炊事员都对贺敬之说:黄世仁不枪毙,我就不多给你菜。甚至还发生过看剧的战士压制不住愤怒,举枪就要向台上的“黄世仁”射击的事件。最后根据群众的要求以及中央有关领导的意见,剧的结尾改成黄世仁经审判枪决。

  歌剧《白毛女》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几代观众的珍爱。但近年它却成了一些人“搞笑”的对象。如把“杨白劳”比作“老赖”,借《白毛女》的曲调唱一些无聊的词语,甚至有人坦言,“当代黄世仁”,嫁他也无妨……如此是非不辨、随意恶搞,不能不说是对经典的亵渎。(郭 棣)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