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的追求与尴尬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金马奖的追求与尴尬
2009年12月01日 09:59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华语电影奖之一,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受到关注当在情理之中。这届金马奖因在影帝奖项上首次下“双黄蛋”,引来媒体一片质疑之声。难道金马奖也要模仿金鸡奖,在评奖上搞平衡原则,进而自损其公信力?也许是影迷爱之亦深,责之亦切。其实,通观本届颁奖结果,不难发现金马奖对台湾电影传统的一贯追求及其所面临的尴尬。

  跟香港电影偏重商业不同,台湾电影的文化味道更为深厚,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追求。从上世纪50年代起的李行导演,到80年代后扬名国际的侯孝贤、杨德昌导演,以及近年来初露锋芒的魏德圣、戴立忍导演,台湾电影完整地延续着一个传统。这个传统跟关注社会现实、探索电影艺术联系在一起。相比于内地电影短短几年间迅速集体转向商业,内容高度娱乐化,台湾电影人的坚持尤其显得独特而可贵。

  金马奖偏重艺术片,这也是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此次戴立忍执导的《不能没有你》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这一点。从视听效果、明星阵容来讲,该片无法跟《梅兰芳》、《风声》这类商业大片相比,但其内容核心对现实和人性的深入程度,远非后者所能比拟。这部电影的镜头对准台湾社会的底层边缘人群,表现其真实的生存处境,令很多观众称看片时“哭到心痛”。该片继去年的《海角七号》之后,在台湾再创口碑、票房俱佳的成绩。但要是放在内地,这种低成本影片恐怕连进入院线的机会也很渺茫。

  但台湾电影近年的整体颓势不可否认,金马奖主席侯孝贤也坦陈,现在内地是华语电影的中心。在本届奖项上,提名名单中的内地影片数量众多,其中不乏不被内地影院所看重的《斗牛》、《麦田》、《如梦》、《狼灾记》等小众化电影。与此同时,金马奖为了考虑自身的吸引力,在主演商业片的明星提名上也很慷慨,周迅、李冰冰、王学圻、章子怡等都得以上榜。这既是出于商业号召力的考虑,也是对电影人的包容。

  “双黄蛋”的诞生,把影帝同时颁给香港演员张家辉、内地演员黄渤,却不颁给呼声最高的台湾演员,不能不说是金马奖的一种平衡术。金马奖试图摆脱台湾本土电影的拘囿,以对整个华语电影圈进行重构,评奖时就难免要更多关注香港、内地电影。去年《海角七号》败给合拍片《投名状》也是一例。如今的金马奖既要沿袭自身的艺术追求,又要有新突破,尴尬亦必如影相随。大家对此不妨多一点宽容。 (周南焱)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