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出版社负责人说困境:中国书为何难行海外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两出版社负责人说困境:中国书为何难行海外路
2009年12月03日 07:54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图书出版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如果说翻译是中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那么出版则相当于承载这座桥梁的大地。某种程度上说,翻译与出版息息相关,对外图书的出版离不开翻译,出版的状况同样会影响到翻译的发展。外文出版社与作家出版社虽然市场定位不同,但却或多或少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外文出版社总编辑李振国:市场萎缩,才是幕后推手

  【背景】

  外文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是对外介绍中国的国际化专业出版机构。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家“国”字头出版社用43种文字翻译出版了2万余种图书,共计印刷4亿多册,发行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文学译介正陷入低谷,非常不乐观”。外文出版社总编辑李振国忧心忡忡地说。

  他说,近年来比较成功地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图书市场的案例只有两个:畅销小说《狼图腾》,以及《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以下简称《21世纪书库》),后者是由外文出版社组织编译的。

  “这两个案例代表了当前国内图书译介的两种运作模式。”李振国介绍。《狼图腾》由世界最著名的英语图书出版商企鹅出版集团和国内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共同翻译,企鹅出版社全权负责在国外的发行;《21世纪书库》则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外宣图书,由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负责出口。

  不过,即使企鹅出版集团在国外具有发行优势,英文版《狼图腾》最主要的销售还是在中国国内。

  同样的情况在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06年中国主题图书在主要发达国家的出版情况概述》中也得到了印证: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美、日、法、英、德这五个最主要的中国主题图书出版国,共出版3090种,其中文学类译作只有92种,不足3%,由中国籍译者翻译的作品更是踪影难觅。

  中国图书特别是文学类图书的对外译介为何惨淡?李振国给出答案:“是制度差异、文化隔阂、阅读习惯、制作成本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市场萎缩”。

  “现在的文学译介大部分仍是四大名著、唐诗一类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现当代文学作品少之又少。”有统计表明,恰恰是中国菜谱、中医、气功、风水之类的图书最易“走出去”;日本因为与中国一衣带水,文化传统上多有共通,所以对中国古代经典最为崇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外的纸质阅读也被网络阅读蚕食,整体的图书消费也日趋下降。

  而李振国还担心,长期市场萎缩,将使文学翻译的坚守者们日渐稀少。有一种说法,认为目前全国从事文学翻译的专职人才不足200人,而李振国却坚定地认为,“不会超过50人”,且“一半以上都年过半百”。

  他还有一种担心:目前,全国专职承担对外图书出版任务的只有3家单位:外文局、华语教学出版社和五洲出版社,生存状态大同小异,而严峻形势还会加剧,“特别是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没有了国家的财政支持,完全依靠市场主体,文学翻译这一块势必会更加萎缩。”李振国的话语里满是忧虑。

  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海外市场?不敢也不想

  【背景】

  作家出版社是一家成立于1953年的国家级大型文学出版社,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该社出版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哈佛女孩刘亦婷》、《霜冷长河》、《千年一叹》、《三重门》等众多国内图书市场的畅销书。

  “我们基本放弃了图书海外出版市场。”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直言不讳。

  “放弃”,是因为“不敢”,也因为“不想”。

  他说,中国图书的国外市场整体不是很好,很多国内畅销、口碑又不错的文学书,却不一定能符合国外的需求,“比如,小说《狼图腾》在国内的正版销量有50万册,据说英文版才不过2万本。”何建明认为,国外的出版社和读者,更青睐那些远离现实社会,带有“中国传说”意味,又有明显的“中国符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书。

  他坦言,近几年来,通过参加国际性的书展活动,如今年中国成为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中国图书在海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这是一件很好的事”。他说,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很多针对海外市场的图书,作家出版社其实也想做,但“我们这样的出版社,与海外市场的衔接太不够了”,加上国内的图书市场已经非常广阔,两相比较,和许多商业出版社一样,还是舍弃了风险系数比较高的国外市场,将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向了国内的图书市场。

  身为一位报告文学作家,这位“作家社长”谈及中国文学图书走出去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时,还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自身陷入了困境。

  “中国缺少真正的原创好作品。”他说。“文学创作看似热闹,但每年真正能进入到高端文学评论和盘点的不过10余本”。何建明表示,两类现象最能代表原创作品匮乏的现状:一种是同类作品跟风频现,只要一本书畅销,类似的跟风之作马上就会充斥到市场上来;另一种则是复制。当代文学整体缺少文化品位,缺少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相符的“原创力”强的作品,“如果连本国的读者都不爱看,不买账,又谈什么走出国门呢?”

  他直感叹,过去,像巴金、鲁迅这样的著名作家,本身也是外语行家,既能翻译自己的作品,还能通过翻译把国外的作家、作品介绍给读者,而现在,“这样的当代作家太少了”。

  本报记者 任姗姗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