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蜗居”者质疑《蜗居》:心态何不阳光?(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真实“蜗居”者质疑《蜗居》:心态何不阳光?(2)
2009年12月03日 12:53 来源:浙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谁说没有大房子就是失败者啦

  “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讨论房子,都在炒作房子,都在囤积房子,你要是没有一套房子,你就会觉得被边缘化了,你就忽然有一种恐惧感。”

  ——郭海萍

  我们买不起房子,那是经济实力还不够,也是房价高得不正常,但我们并不觉得自己就被打上失败者的烙印。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我们觉得我们明天不比别人差。

  ——采访对象 金梁贵 租房

  “因为买不起房子而心生恐惧,并把自己归类到生活的失败者中,有没有房子变成人生价值的标尺,这种攀比肯定是畸形的。”金梁贵和妻子,现在租住在半山的农民房里,一个12平米小间,窗外就是新开发的小区都市枫林。

  金梁贵也是和剧中的郭海萍一样,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也属白领,在日资企业上班,他干技术设计的活,收入也不算低。妻子在杭州汽车城里上班,两个人的收入一个月有六七千。

  因为双方家在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和小舅子要上大学,一个月没能攒下多少钱,也因为这个,结婚两年了,还没要孩子。但是,夫妻俩成为了两家人的顶梁柱,在老家口碑很好。

  金梁贵说,我们现在没有房子,但是我们两个外地人,一个月有这么多的收入,已经很满足了。我们买不起房子,那是我们经济实力还不够,但我们并不觉得自己是社会上的失败者。尽管日子过得苦一点,但是至少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如果像郭海萍一样的想法,那我们就不要活了。

  金梁贵的妻子林菲说,郭海萍不停地跟别人比,同时贬低了自己,她把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看得比房子低。房子有大小,有套间和排屋别墅之分,攀比永远没有尽头。

  林菲大学毕业后,找过很多工作,她觉得现在自己能自食其力就是一种生存能力,就是一种成功。再过两年,家里的弟妹和弟弟都大学毕业了,有工作了,他们负担就轻了,自然就会在杭州买房子。成不成功,路还长呢。

  不要站在眼前推演将来

  “你以为我买房子,为了自己啊。我们自己苦了也就罢了,总不能再让女儿这代再受没有房子的苦吧。”

  ——郭海萍面对丈夫不理解自己买房的行为说

  “家长为子女的出发点总是让人感动,但是孩子的将来,与家长的将来,不能捆在一起。”

  ——采访对象 陈潇潇 单身公寓 30平方米

  80后的陈潇潇“蜗居”在紫金港的剑桥公社。是三年前父母为她买的一个单身公寓,一个通间,说是30平方米,实用面积其实很小,一张床一个电脑桌,就没空间了。但房子虽小,按理她是个人人羡慕的幸福人,因为这房子是家长给她买的。

  她说在网上看完了《蜗居》后,理解了自己家长的良苦用心,但内心里,还是有点委屈。

  她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到大,她都是父母一手安排的,本来大学毕业她想趁年轻出去走走,因为学的是工艺美术设计,她想上海、深圳应该有更大的机会,在杭州这个行业的工作也不好找。

  结果父母以到外面租房不安全,在杭州已经给她买了房子为由,不让她出去。在他们眼里,一个女孩子住有定所,只要在杭州随便找个工作,用不了几年就嫁人了,没有必要再到外面闯,家人放心不下。

  就因为这件事,过着小贵族“蜗居”生活的陈潇潇说,自己到现在,都26岁了,也没在第二个城市生活过,“难道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地方吗?”

  也许有时的表露,让家长怪她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为什么在他们眼里,房子比什么都重要,比我的梦想,比我的心愿,比我的生活都重要。有房子好像就有了一切。我可不是为了房子而生活,随便到哪里,租房子,不也是很好的。给我买一套房子,就想拴住我,门都没有。”她越说越气。

  陈潇潇她说,她迟早要走的,不能因为房子,把生活和工作的热情都绑架了。

  她的观点是,房市将来怎么样,是将来的事。房子不要在成为大人的纠结后,又成了孩子的纠结。因为一套房子,很多人透支了几十年的消费能力,甚至有的家庭一下子透支了下一代人的生活品质。这哪里是馈赠的礼物,简直是一代代人背在心头的亲情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