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杨宪益舅舅:不喜欢《红楼梦》,崇拜诸葛亮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忆杨宪益舅舅:不喜欢《红楼梦》,崇拜诸葛亮 (3)
2009年12月04日 09:33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他永远只会说:“欢迎!”

  这些年,在舅舅家,除了偶尔碰上拄拐的苗子和郁风、嬉笑的黄宗江、认真的袁鹰等前辈之外,我还引荐了许多年轻的中外朋友给舅舅。久而久之,只要谁想去认一认老先生,就找我。我妈那边有时也遥控我,叫我带这个去,陪那个见。大家都爱戴我舅舅,无可厚非,只要老人家乐意。其中当然不乏有想沾点名人光的,也没什么,总比崇拜糟糕之人强。

  每当我带他们过去,介绍完毕,我便坐远,候在一旁,那时我只是一个听者。

  邵绡红去见舅舅那天,备了好多大白馒头。她一直致力写她父亲邵洵美,自然会聊这个话题。舅舅非说解放后他见过邵洵美和项美丽,绡红说不可能,因为她在上世纪40年代后再没回过上海。一个下午把我带入那个久远凄美的故事里。

  《中国档案》的记者刘守华是第一次见老人。她一边听我舅舅说话,一边不停在小本子上记。舅舅完全不忌讳她是陌生人,和她说了很多老朋友的近况,谁摔了,谁住院了,甚至说最近又有一个老朋友走了,叫戴爱莲,我认识她很早,那时候她还是十几岁的小姑娘。

  《人民日报》的年轻记者们一来,就毫不怯生地围拢在舅舅身旁,有的和老人聊天,有的举着高级专业相机噼里啪啦拍着。舅舅说你们可以到院子花园去看看。每到这时,我就领路前行,俨然一副主人姿态。我们从铁梯登上,四周一片四合院灰色瓦顶,远眺红灰相间的钟鼓楼,我说一到黄昏,邻家的鸽子飞回,先在你头顶上盘旋一阵再回窝。

  请舅舅签名的不计其数。巴金的侄孙李斧几次淘来一大堆舅舅的旧著让老人签名,还要盖章。我总是哄他说,咱们今天就当做功课,练练手劲。舅舅笑眯眯一点不烦一一签完。

  来客里还有帮助舅舅编书的,以前是雷音,有一阵李晶常去。后来的三年里,海归的范玮丽走进了这幢房子。她起先要写杨戴之恋,深入接触和交谈,她完全被老人的人格魅力折服了,以至于成了慰藉舅舅最末岁月的陪伴。送别式上英格兰民歌《Danny Boy》,是她献给老人的。

  这些年里,舅舅还签了几本书合同,我没参与《漏船载酒忆当年》和再版的《银翘集》、《译余偶拾》,译林出版社的五种双语文库是我带编辑去的。还有今春,他亲自写下“去日苦多”四个字。这是他的最后一本散文集的书名,却没能写点自序,让我们有点遗憾。不过这很像满不在乎的舅舅风格。

  多少书出版了,他很快也送光了。他从不自恋自己的作品,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每次来人,舅舅都会主动指指客厅外的那边:“你们要不要看我的房间,书柜里有你们喜欢的,还有石头,都可以拿。”这好像是他安排的又一个节目。大家被他催促着拘谨胆怯地走过去,小薛十分善解老人家意思,会立刻去打开柜门,让你随便挑。我自己往往会想到这些书来之不易,多么宝贵,越来越少,自然不大敢多拿。往往我象征性地选了几本回到他的身边,他就会问,这么少?假如你多拿了,他会很高兴地说声谢谢。

  如果统计,舅舅“大撒把”的东西不计其数,比如香港中文大学赠送的文学荣誉博士服、杨宪益铜雕、贵州师范大学颁发的证书、大批珍贵古董藏书、自己译著和诗文集……甚至是出版书的稿费,有没有,他都无所谓。

  五彩斑斓的石头是舅舅钟爱的亲自跑远路淘来的,如今已所剩无几了。

  我知道舅舅并不富裕,一辈子翻译,只拿工资,没有什么稿费,他却慷慨地支援他的晚辈,只要他抽屉里有,只要他认为谁有困难。我大姐开饭馆一次失火,舅舅知道了,马上解囊相助一千美元。我头一次去巴黎,也是舅舅非要塞给我八千港币。去年他过生日,我特地买来全套《红楼梦》送去,结果他不但把书反送给我,还要附上书费。

  一天有个外国女子来访,谈天中赞美了舅舅手上的戒指。舅舅听了,立刻脱下那只戒指,送给了对方。

  舅舅淡泊名利的地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无法达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