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远征军老兵陈宝文:希望死后能撒点骨灰在松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九旬远征军老兵陈宝文:希望死后能撒点骨灰在松山
2009年12月10日 16: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昆明十二月十日电 题:追忆九旬远征军老兵陈宝文

       中新社记者 甘娜 李自芳

  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国远征军老兵陈宝文在家中逝世,引起了昆明市各界广泛关注,很多市民自愿组成志愿者,前往哀悼。

  中新社记者近日在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陈老生前的居所,采访了陈宝文老人的儿子——陈嘉聪。

  一间每年六百元租金的出租屋,狭小但是干净,不大的书柜摆满了陈老生前常阅的各种书籍。厚重的英汉大字典已经泛黄,订了几十年的《北京周报》英文版垒成厚厚的一摞。这些细节透露了陈老先生清贫、勤奋、上进的品质。

  据了解,九十五岁的陈宝文老人为黄埔军校十期毕业,两次长沙保卫战冲锋陷阵,滇西松山大战司令部任作战参谋,一九四六年留学美国西点军校,为报效祖国,一九四九年从台湾回到故乡昆明。三十年拉板车做苦力,养活了六个儿女。在养家糊口之际,他还翻译了近百万字的抗战历史文献,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他的翻译工作。

  照顾陈老五年多的保姆朱美珍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陈老几乎每天都保证五个小时以上的翻译时间。除了已经出版的《翡翠》(一九四一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杜晓东著,陈宝文译)、《云南旅游》(一九九九年云南出版社出版,陈宝文等译)等汉译英作品外,陈老还坚持翻译出几百万字与抗战题材有关的英译汉作品。如:《随史迪威撤离缅甸》。此外,还有凝结了陈老后半生的心血的窦恩将军回忆录——有关远征军反攻腾冲部分概况择译,目前这本书尚待出版。

  窦恩将军是在滇西抗战时任史迪威将军的副官。他在战争结束后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并由于他独特的工作位置,美国国家档案馆专门设立了《窦恩文献》这个专项。陈宝文翻译的窦恩回忆录中记载,以窦恩将军为司令的美国陆军Y部队四千余人,曾在整个滇西反攻中与中国远征军混合编成,同中国官兵一起亲临前线,浴血作战。

  据了解,为了翻译窦恩将军回忆录,陈宝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间,曾有人借走译好的手稿准备出版,但后来不幸遗失。陈老知道这个消息后,很难过,对那个人说:“我等了你十年,等来的却是手稿丢失的消息。”

  辛苦译了若干年的手稿丢失,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何况是年事已高的陈宝文。但是陈老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重头再来,又开始了辛辛苦苦逐字逐句进行翻译的日子。

  据陈嘉聪介绍,手稿译好后,陈老曾拿着手稿四处联系出版,但都没结果。直到今年十一月,陈老病危时,有一位采访过陈老的记者帮忙联系了北京一家出版社,目前出版社已经在整理手稿。

  陈老曾在《陈宝文自述——军旅之路》一文中写道:“我经历了抗日战争中几次重大战役,亲身体会到日本侵略者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现在的舆论,对抗战的历史能做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良知的回归。”这也许正是陈老历尽艰辛也要把窦恩将军回忆录以及一些抗战题材的作品翻译出来的原因——让后人了解客观的历史,铭记历史。

  陈嘉聪告诉记者,父亲在病危期间跟他说过,希望在死后能撒一点骨灰在松山。

  陈宝文这一生,曾经三赴松山。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是一九四四年滇西反攻战打响的地方。

  陈宝文于一九四二年第一次赴松山,是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抗击日本侵略者。

  第二次赴松山,在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日。陈宝文这次重新踏上西征之路,心情和意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用当时的话说,是到当地进行思想改造。

  第三次到松山,是一九九四年六月,陈宝文参加了在保山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这一次,让他有机会重访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老人曾在自述中写道:“伫立在松山当年鏖战过的战场,在腾冲国殇烈士墓园,面对着一排排墓碑,我心中感慨万千。”并当即赋诗一首。“蹉跎岁月五十秋,战地今朝又重游。一派繁荣新气象,痛苦英烈泪长流。”(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