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打响了还是打哑了?张艺谋时代就此翻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三枪》打响了还是打哑了?张艺谋时代就此翻过?
2009年12月15日 11:47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映才4天,《三枪》票房已轻松过亿。淡出电影圈3年的张艺谋,年末向市场放响了“悬疑加惊悚”的一枪。连央视《新闻联播》,都以简讯方式播报了《三枪》首日票房达2100万的消息,称其创下“国产影片历史新高”。伴随一路高歌猛进的票房,人们对《三枪》的赞歌却不多。本报文化记者昨日集体观影,想给读者传达我们观影《三枪》最真实的感受——

  正方观点

  逗一乐,吓一跳,挺好的

  现在讨论《三枪》的美学意义已经有些不靠谱了,因为张艺谋从开头就说自己只想让观众轻松一下。

  那么拍一部电影版二人转,或者小品版电影又有何妨!当赵本山、小沈阳、程野这些二人转演员在张艺谋电影里不断颠覆张大师自己的时候,便引起了一部分人审美错乱——“这是二人转的电影!是赵本山小品的集合!”“这还是张艺谋嘛?”“这还是电影吗?”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电影的意义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小到逗观众一乐,吓观众一跳!尤其是贺岁档,累了一年了,让观众看一部让精神从紧绷走向放松的《三枪》,这难道就不是以人为本吗?

  循着这个道理再看《三枪》,它做得其实挺好,一直让人诟病的中国电影情节弱智的问题这次有了明显改善,在短短90多分钟内,戏剧冲突不断叠加,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能明显感觉出美剧式的紧张;小沈阳、赵本山等二人转演员把春晚小品的娱乐性和二人转的诙谐性发扬光大,草根笑料拉近了电影和普通观众的距离;最后,各种惊悚的手段让观众在笑声中一惊一乍地锻炼着神经,走出影院是紧张之后的松弛。 (徐 宁)

  别给张艺谋压太重的担子

  这几年,张艺谋的电影尽挨骂了。当《三枪》放映时,大家再次开动火力猛批,也就不奇怪了。

  这次火力的焦点是,《三枪》只是一场电影长度的二人转,低俗,缺少电影艺术含量。但凡事可多面看,二人转既然广受欢迎,二人转演员红得发紫,张艺谋为什么不能借助它,在银幕上也为观众贡献点笑声呢?你可以不屑地说,《三枪》只是植入了一个美国故事的加长版二人转,也可以赞赏地说,这是张艺谋挖掘民俗文化、吸收二人转元素的电影艺术探索。

  客观来说,拍了十几年电影的张艺谋,不是那种僵化、模式化的导演,他敢于按照自己的感觉,尝试不同艺术风格,已经很不简单了。而观众经过中外大片的多年磨炼,审美口味也更加挑剔了。对于张艺谋这样的名导,他们要求自然更高。

  对于大家的质疑,张艺谋只是简单地说明:《三枪》既不承载厚重命题,也不是艺术探索。说穿了,《三枪》就是博观众一乐。聪明的他知道,电影作为娱乐产业中的主力军,产量会越来越多。一部新片出来,褒贬交加,这是审美多元化、电影产业化时代的常态。只要你买票看了,笑了,他就赢了。何必给张艺谋压那么重的担子呢? (张粉琴)

  中国民俗的瓶,装好莱坞的酒

  虽然披了二人转的外衣,但《三枪》的故事内核是一桩美国风格的罪案。如果把它作为中国民俗和美国剧本的嫁接尝试,张艺谋的表现并未失水准。

  电影的前半段,看着大红大绿的乡土服装、小沈阳娘娘腔的出乖露丑,还有二人转最常见的“假摔”,那些生硬的搞笑,的确让人提不起胃口,但随着情节的推进,美国犯罪片常见的惊悚荒诞和黑色幽默被融进中国古装片,还是让人耳目一新。在孙红雷扮演的杀手出人意料地杀了雇主之前,《三枪》是闹剧,但在那之后就变成了标准的犯罪片,电影院里很少再有笑声。一环套一环的误会不断推进情节发展,阴差阳错又丝丝入扣,剧中每个人眼中都有一桩不同的案件,绝大多数人至死都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国产电影中很少见到如此巧妙和曲折的情节。当然,剧本改编自美国科恩兄弟20多年前的《血迷宫》,这是美国人的功劳,但是《三枪》的改编较好地保持了原作的风格和精髓。 (王宏伟)

  反方观点

  艺谋时代就此翻过

  说实话,我没怎么笑,因为小沈阳他们不可笑,而是脑残式的疯傻;有些段落,比如陈六赵七互相抢答斗嘴,在无聊中拖沓,如小脚老太的裹脚布,对耐心构成极大挑战;若不是事先从媒体得知,丝毫看不出此电影改编自科恩的经典剧情,所谓惊悚悬疑在中国式的插科打诨中已经被肢解得体无完肤。

  虽然,之前已经预料到,这部小品杂烩的片子多半是烂片。但是,仍然对于张艺谋存有一丝幻想,如今这不切实际的幻想终于破灭。

  张艺谋已沦为商业资本的俘虏,与艺术渐行渐远。其实,我们并不想以艺术片的水准来要求《三枪》,我们承认它就是一部商业片。优秀的商业片是要有绝活的,如冯小刚的冯氏幽默在机智调侃中让观众在年终岁末来一次轻松开怀,《潜伏》在险峻曲折中让人夜不能寐看得通宵达旦,而《三枪》有什么呢?除了大牌导演和明星合谋的广告骗局之外,再没有一丁点所谓商业片的特质。

  一边看片一边叹息,张郎才尽,张艺谋的时代就此翻过。 (汪秋萍)

  1+1没有大于2

  我的一个时髦朋友,看了《三枪》的海报和演员组合,就嗤之以鼻地说,“实在太像农村那种跳脱衣舞的粗俗民间歌舞团演出海报了,我才不要看。”在时髦人眼里,张导就像一个渐行渐远的北方农民。

  这个电影像两个大腕儿的互相示好之作。但是1+1没有大于2。

  张艺谋的弱点是缺乏独立文本能力,也没有成系统的思想。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建立在成熟的小说基础上。“三枪”的剧本底子不错,可是张艺谋让乡下姑娘满头插花般地,硬加上了二人转元素,和原著实在建立不起统一的审美系统。装傻充愣式的低级笑话儿让人看着只能苦笑。《武林外传》已经热过了,闫妮不是第一次重复自己;小沈阳嘛,为了不冒犯他的粉丝,说得好听点,也是“花到荼蘼”,没有新鲜感了。本山大爷演的斗鸡眼忒用劲了点。其实,麻子掌柜的被害与循环偷尸、错杀,故事情节本来有着轻捷聪敏的跳跃和幽默感。但是,这种幽默感不是张艺谋式的。删去二人转,这本来可以是部精致的好电影的。 (王晓映)

  老谋子,你不能这么“二”

  有人说,张艺谋堕落了,怎么能为了票房,拉着小沈阳拍起这么俗的片子。对此,老谋子倒看得很开,“这次我真没拿自己当回事,我就‘二’了一回。我没承担什么厚重的命题、重大的价值观和深邃的思想。”

  但老谋子,您还真没“二”权利。

  我们不缺搞笑能手,我们缺的是有思想的电影大师。当冯小刚从贺岁喜剧向《唐山大地震》转型时,老谋子为何非要往下走呢?尽管老谋子说他不想当旗手,但历史选择了你,你就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坐拥如此丰厚资源的张大导演,拍出如此影片,对不起,真的不可以。

  张导说,娱乐电影的阵地要先保住,不能让年轻观众对国产电影失去了兴趣。联合国一项调查表明:80%以上的中小学生倾向于从电影电视中接受信息,进而形成人生观。所以,张艺谋无法逃避。票房之外,他理应有更多担当。 (董 晨)

  喜剧变成了闹剧

  作为喜剧影片,虽然可以用小品的方式来制造笑料,但情节发展和人物行动的内在逻辑性却是支撑起整部影片的关键。试想,连短短几分钟的小品尚且要合情合理,作为浓笔重彩大制作的电影如果没有了逻辑性,会成为什么?《三枪》给人的感觉则是逻辑错乱,结果将喜剧变成了闹剧。影片为了制造喜剧效果,采用了人物幻觉和诈尸的情节。然而,片中的麻子老板分明已是死透了,后面的诈尸显得不合逻辑。如果在前面埋一伏笔,才显得顺理成章。孙红雷扮演的杀手受雇杀人,在荒山野岭那个绝好的场合迟迟不下刀,反而返回面馆将雇主杀掉。人物行动没有逻辑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不能让人信服。很显然,作为中国电影大师的张艺谋这回是想通过《三枪》将自己“改造成”幽默大师,然而影片给人的感觉则是:张导成了一个滑稽大王。 (胡瀚霖)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