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数字技术应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数字技术应用
2009年12月15日 13: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借助于先进的数字技术,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确立了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保护的基本原则,实现了从保护文物建筑、历史街区,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飞跃。

  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同样不可低估。为了加强整体保护,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创新理念与方法,实现了从保护文物建筑、历史街区,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飞跃。

  原真性、整体性保护

  项目组自1999年起就跟踪开展三坊七巷多项专题调查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三坊七巷历史演进、价值特色、用地功能变迁等多方面的资料。在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之后,又对3400多户街区住户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入户调查,并形成了完善的GIS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历史街区保护经验比较研究、建筑遗存调研等多项工作,为规划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详细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了区位原真性、格局原真性、环境原真性、建筑原真性、人文原真性等“五个原真性”保护原则,从点、线、面、街区背景和无形文化等五个方面强调街区原真性、整体性的保护要求。特别是街区背景环境和无形文化保护的提出,丰富了街区保护的内涵。规划增加了街区保护的缓冲层次——古城背景区,将街区保护置于福州古城保护的框架内进行研究,对三坊七巷的背景环境,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思路,有助于历史信息最大程度的保存和历史活力再现。

  此外,规划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国务院所确立的文化遗产的有关观念,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将三坊七巷的保护提升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确定了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整体保护的原真性、发展性、共享性原则,从而最大程度地传承了历史文化、弘扬了地方文化精神,激发了传统文化活力。

  科学协同的组织模式

  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福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协调例会制度,直接指导规划编制。省市文物、文化、建设、规划、园林、房管等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国家文物局、建设部领导对三坊七巷保护和规划编制也非常关心,先后作出具体指示。各级各部门、中外专家的意见建议,为科学编制保护规划明确了方向。

  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特色。规划在编制之初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街区内的住户进行了全覆盖的调查。在方案初步形成时,分别听取了文化界等相关行业人士、业主、街道干部、居民等的意见,并通过多家媒体向社会适度宣传,形成共识。规划完成后分别向省市人大、政协、省市各相关部门做了6次专场汇报,并在2007年1月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示,使公众参与到规划编制的全过程。

  新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项目组建立了海量“三坊七巷”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以院落为单位,录入住户、建筑、历史信息等相关数据,提供方便的信息查询、图文互访等功能,并配备多种数据分析工具,有效辅助和深化规划编制。

  此外,项目组还引进最新的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建立了街区的真三维模型和部分重点古建筑内部的虚拟场景,对规划设计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