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弱化专业没出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艺博会”弱化专业没出息
2009年12月15日 14:05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天结束的第14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声称要打造“艺术品的广交会”。和“我的朋友胡适之”一样,艺博会“锚定”广交会,是聪明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说说容易,做起来太难。

  “我的朋友胡适之”随便说说无伤大雅,可艺博会要和广交会“锚定”,则大有讲究。“广交会”姓什么?恐怕艺博会未必清晰。姓“广”?不是,它似乎姓“独 ”。其他且不说,历史上国家赋予的“一口通商”的垄断地位是其最“独特”的优势;广交会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创造了许多“独门秘笈”的。先天优势加后天努力,才成就了广交会的辉煌。而当今中国,一线城市的艺博会已是群峰并矗,广州艺博会没有任何先天优势可言。广州也已经开始承认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如组织方就公开说不想在专业上追求和京沪“抗衡”,退而求其次,要做“艺术品的广交会”。

  这么一说,让人感觉“艺术品的广交会”主要看成交额就行,可以不用怎么注重专业似的。确实,本次艺博会就出现了一些画廊裹挟着疑似“文德路行货”前来与上海画廊展示的柯罗等欧洲油画大师杰作以及王肇民、赖少其等精品同场“斗宝”的怪现状。我们都知道 “木桶短板效应”,看了如此场面,直让人担心:广州艺博会究竟还有没有标准?

  话说回来,就算是看成交额,也应该知道:艺术品的产品属性和土特产、钢铁产品等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既然是“艺术品”,艺术含量、文化价值才是决定其价格的关键性因素。比如,此次艺博会上几个巴掌大的一幅柯罗作品叫价2000万元,和那些卖价200元、名为艺术品实为工艺品的玩意儿相比,一张顶你10万张。

  市场和专业,应该更紧密地结合,而不是分开,这样才能赚大钱,这样才能体现“艺术品的广交会”而非“鞋类广交会”、“裤子广交会” 的特点。弱化专业,等于放弃了真正的艺术品市场。提出要打造“艺术品的广交会”,很有志气;可是,以为打造“艺术品的广交会”就可以弱化专业,很没道理,很没出息。

  虽然“成交才是硬道理”,可也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艺博会还有一个引领市场的功能,否则,干啥需要堂堂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协出面联合主办?搞得不好,就算没人说砸的是广州文化的牌子,光是这两大主办机构的脸面,也不光彩。

  张演钦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