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胡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冰窖胡同
2009年12月15日 15:04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都习惯管那一带叫冰窖厂。这是笼而统之的叫法,这种叫法,包括着冰窖厂胡同、冰窖斜街和冰窖厂小学三个地方。冰窖厂胡同,是围绕着冰窖厂小学转了一圈的环行胡同,冰窖斜街是由大江胡同开始,往珠市口大街偏南斜出去的一条斜胡同。

  位于正阳门大街东侧的冰窖胡同,早在明嘉靖《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里,已有记载。清光绪《京师坊巷志稿》中,也有冰窖胡同的记载,但这里的冰窖胡同指的却是冰窖斜街。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在冰窖胡同这一条目的后面,接着有这样的注释:“有乾泰寺,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唐县、漳州、浙瓯、建宁平镇诸会馆。”乾泰寺就在冰窖斜街的南口,连着珠市口大街,而那些会馆都在这条斜街上。并且,在冰窖胡同这一条目的后面,《京师坊巷志稿》中还特意标出“冰窖厂”,以示区别于冰窖斜街。

  从这些胡同名称微妙的变化之中,我们就会发现,明朝这里就有了冰窖厂,那是专门在冬天从附近金鱼池里凿出冰,运到这里储藏,到夏天再挖出来卖,是当年北京城的一座天然的大冷库。那时的冰窖有土窖和砖窖之分,砖窖是用砖砌成,窖顶有筒子瓦覆盖;土窖就是挖一个坑,没有顶子,上面用芦席或稻草盖上,再糊上一层泥,草草完事。冰窖厂是土窖,却很大,放一尺五大的冰块,照样能够存放几万块。这里的老人告诉我:现在的冰窖厂小学有多大,当年的冰窖就有多大。填上了大坑,盖起了楼,小学的围墙就是沿着冰窖厂那大坑的外沿建起来的。

  有了冰窖厂,才有了旁边的住家,有了周围的胡同,围着它包成了一圈,包子似的,冰窖就是包子馅,一户户簇拥着它的住家,就成了包子褶儿。而冰窖斜街则是以后在明末清初时候渐渐形成的。因为金鱼池在冰窖厂的东边,珠市口在冰窖厂的西边,冬季从金鱼池往冰窖厂里运冰,当然斜插走近;夏天从冰窖厂往外送冰,往东走,走已经在运冰时斜走出来的路,是轻车熟路;但要往西走到珠市口去,就要再往西南直接斜过去最近,便形成了这条在中间略带一点儿拐弯的斜街。可以说,这条斜街是运送冰块的马车轱辘轧出来的。

  小时候,因为这里离家近,到珠市口电影院(原开明戏院)看电影,我常走的就是这条运送冰块的马车碾过的斜街。那时,又有院里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在冰窖厂小学上学,我常常会到这里的小学校里玩。因此,对这一带还算比较熟悉。那时候,夏天在大街上能够看见运冰的排子车,我们常常捡块碎砖头,悄悄地跟在车后面,用砖头砸下点儿小冰块吃,叫作“冰核儿”。当然,那些冰块不再是从冰窖厂里拉出的。1937年,北京有了第一家制冰厂,天然冰就被淘汰了,冰窖厂成为了一个只可遥想当年的地名了。

  不久前,我前后两次旧地重游,主要是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冰窖胡同里有这样一副门联:地连珠市口,人在玉壶心。确实不错,将冰窑厂和紧连着的珠市口两个地名,巧妙地嵌在了一起。仔细想想,以前去过那里无数次,从来没有注意有这样的一副门联,也许是年龄小,不懂而疏忽了,便决心找找这副对联去。

  两次将冰窖胡同和冰窖斜街都整整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这副门联。因为要修建前门东侧到两广大街的南北大马路,南边的出口处正在冰窖厂一带,这里的拆迁很红火,速度也很快。第一次来的时候,乾泰寺还在。第二次来,已经被拆除一空。冰窖厂小学前的房子也拆得差不多了。或许,这副门联就在这一片倒塌的瓦砾之中?

  只有冰窖斜街的东半段,槐树阴凉下,久经沧海似的,处变不惊,还显得宁静,多少还保存着清末民初时候冰窖斜街的一点影子。路南的12号院两扇木门破旧得有年头了,但有一副门联尚还算清晰,多少让我有些喜出望外,因为这是转了两次,在冰窖厂一带发现的唯一现存的门联了。我站在那里仔细端详,由于门上安了一个“重点防火院”的塑料牌,把门联下联的头两个字挡住了,怎么猜也猜不出是两个什么字。这时,走过来一位买菜回家的老太太,看我在那里望着她家大门颇费猜疑,好心地对我说:我回家给你找把钳子去,把这个牌子给卸下来,你不就看见里边的字了吗?不一会儿,她还真的拿来一把钳子,帮我一起起出两个钉子,把牌子卸下来一角,看见了后面藏着的字,这副门联算是全了:吉占有五福,庆集恒三多。不用问,这是一家叫作吉庆的店铺。民国时期,冰窖斜街或私家居住,或开店做买卖,商人居多。一问,老太太果然说是,但再问是什么店铺,她摇头了。

  前两天又去冰窖厂,很是惊讶,那里已经拆得七零八落。看来,拆迁的速度远远地超过我笔的速度。

  肖复兴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