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三枪》:兜售文化糟粕 中国电影的悲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评《三枪》:兜售文化糟粕 中国电影的悲哀
2009年12月16日 10:33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最近,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上映,让国产影片所受的关注骤然升温,更是成为电影界评议的焦点。两位专家特为本报撰写了有关《三枪》的评论文章,深刻剖析了影片的创作与表演,以期引起人们对国产影片的思考,进一步促进中国电影更好地发展。——编者

  拆解《三枪》:以“无厘头化”兜售文化糟粕

  奥运盛事之后,张艺谋重执导筒,以《三枪拍案惊奇》抢先在“贺岁档”亮相。由铁盔铁骑的赵本山率巡逻队以马踏戈壁一连串威风凛然的嗒嗒声登场起“兴”,事实上就为全剧定下了基调,即:巧借二人转民俗以及“枪”的“无厘头化”而将恶搞进行到底。

  从《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到《千里走单骑》,张艺谋的艺术触角始终紧系于人文的精神底线,甚至还从人性与人际和谐的现代意味上来作美的升华。有谁能忘怀,高仓健在中国云之南以傩戏与面具为“精神之触点”而重新找回了人间真爱的那一段单骑行千里的可贵生命历程。张艺谋事后曾真挚地说过,高仓健的人品与艺品,曾给过他珍贵的启迪而令他心悦诚服。可惜的是,时过境迁,为了那“一枪1.5亿”的票房(引见12月10日晚BTV“五星夜话”上张艺谋与张伟平的说法,“三枪就是4.5亿”),张艺谋竟断然割裂了人文情怀的精神底线,随着“泛娱乐化”的潮水而亦沉亦浮,当年他与高仓健共事的那一份赤子般的人性坚守与审美渴求,俱被抛之于九霄云外了。大漠野岭,一家全封闭式的小面馆里,三度炸响枪声,血腥溅起处又添血腥,令人顿觉一股恶浊之气袭来,寒嗖嗖地不禁在心底里引起了几分惊悚。

  看这部新片《三枪》,明明是搞笑,偏嗜用血腥,又从哪里可以觅得一星半点儿的“黑色幽默”?!若说是描红《血迷宫》的“国产版”,偏又脱形走样,又从哪里可以寻见柯恩兄弟冷到极度的对人性的绝望和嘲讽?!拆穿来看,剧中那位打扮妖艳的面馆老板娘(闫妮扮演),她从波斯商人手里以重金购得的这把“枪”,俨然被予以“无厘头化”而演绎出一种超自然、超时空的可博人一笑的闹剧。且看这“三枪”是怎样玩的:三枪开处,竟有三次易手!第一枪,其缘有自,老板娘因与伙计李四(小沈阳扮演)偷情惹出祸端,麻子老板(倪大红扮演)雇来杀手张三(孙红雷扮演,赵本山巡逻队的干员),命他去结果了这对偷情男女。孰料张三贪心甚野,他从老板娘处窃得此枪,竟率先一“枪”击毙了麻子老板,眼里盯着的则是那王麻子视之如命的“钱柜”;第二枪,伙计李四于乱葬坑里,惊见王麻子居然有似僵尸一般还阳,他慌忙中便从“死者”手里夺过那“枪”,给王麻子补上了最终毙命的一击;第三枪,老板娘自灌苦酒酩酊大醉之后醒将过来,惊见杀手张三破室而入,他为争夺“钱柜”里的财宝,勒死另一胖子小伙计赵六(程野扮演)于前,继又以利箭射死她的情人李四于后,亲眼目睹惨剧的老板娘,惊魂乍定、急中生智,套着柯恩兄弟原版的细节,以剪刀代替“刀”而描红,将杀手张三的手钉死在窗框上,随后又从地上拾起死者李四滑落的“枪”,宿命般地一枪了结了张三的“命”。凡此三枪,枪枪俱被裹上了一层“无厘头化”的诡异光彩,死亡与血腥顿时也就被转化为逗人哈哈一乐的谈笑之资。

  概而言之,新片《三枪》在叙事上以“无厘头化”作为操弄的伎俩,其所形成的特点不外有三:

  其一,全片表现以“闹剧”式的叙事假定性(拟古而又将年代模糊化,中英语错杂使用),剧中角色一个个俱成了从属于“无厘头化”情节进程的符码,遗去原版人物之“神”而仅存其形、其皮,全都平庸而了无新意。诸如张三、李四、王麻子再饶上两个添油加醋的小小伙计赵六与陈七(毛毛扮演)。花上200万美金买来的这个版权,如此做法,不但堪称极尽奢侈的浪费,同时也标示了主创者创意能力的丧失而沦为匠艺般的“东施效颦”。

  其二,在全剧情节的主链上,充斥着诸如偷情、捉奸、杀夫、诈尸以及谋财害命等低俗元素,但主创者却十分机巧地将之融汇于“不显山不显水”的一个个叙事“桥段”的前呼后应之中,该片虽“玩”起了沉渣泛起的糟粕却“滑”过了审查大员们的眼皮。此外,为了搞笑逗哏儿,还添加上若干老派二人转里带“色”腥而低俗化的段子,乃至如赵六陈七滚瓜烂熟地脱口而出的俏皮调情的“绕口令”。

  其三,耍了这一通“无厘头化”的三枪绝招之后,其叙事底蕴到底是什么?令人扼腕痛惜的是,这一回,“二张”背离高仓健,显然走得太远太过。以这部新片的文化品位而论,其骨子里的东西,无疑是旧式文化的沉渣泛起,它断然抛弃了叙事的人文情怀和底线,竟以无厘头的搞笑来“玩”血腥、将悲剧转化为闹剧,打造了一部超级恶搞的“山寨版”,所绽放的竟是一朵供人把玩的“恶之花”!

  归结到一点,面对“泛娱乐化”潮水之起落,张艺谋所失落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笔者不禁要问:我们或许真的抵挡不住当下大众文化语境中如《十全九美》的“搞笑”或超强版的《三枪拍案惊奇》“以‘无厘头化’而将恶搞进行到底”等等负面文化现象的冲击,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又当如何有所作为呢?!奇怪的倒是,在我们的主流电视媒体上,居然会喊出:“一枪拼1.5亿”,或“三枪拼4.5亿”,这正常吗?!这正当吗?!如此一来,或许我们2010年的“贺岁片”档期,真的将会突破20亿票房的大关,但是,经由如此负面的文化操弄,产业实绩倒是有了,然而,其遗患,特别是留给“80后”、“90后”的“笑料”与“快乐”,在他们白纸一张的精神底线上所涂抹的“或朱或墨”的印记,我们却是不该熟视无睹的。老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黄式宪)

  《三枪》印象:宝马造成夏利

  《三枪》终于见到了。从一开始就不知道张艺谋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电影,看完以后,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拍一部电影。除了仅仅是为了钱或者说更多的钱。

  应该说,影片还是有点“娱乐”的,尽管不是我所喜欢的那种娱乐;特别是热爱小沈阳、热爱二人转的观众,也可能觉得影片相当娱乐,尽管肯定也有部分观众会认为并不怎么娱乐。娱乐当然也有高下雅俗之分。不用与《2012》这样的好莱坞影片相比,就是与冯小刚的并不是他最好的喜剧片《非诚勿扰》相比,这部影片既缺乏喜剧人物塑造,也缺乏社会共同焦虑的传达,几乎是为小沈阳量身定做的一部电影二人转,加上《武林外传》导演尚敬替他加入的一点武林元素。结果,既失去了二人转的大俗,也没有了武林的颠覆感。那些高反差的美术和色彩,其实无非是为了防止别人打耳光而自打耳光的故意极致化的掩饰而已。我俗艳到底,你们还能把我如何?

  当然,二人转也不是不可以成电影。尽管电影与二人转终究是两种不同的娱乐形态,观众和观众期待都有差异。但是由张艺谋来导演这样一部二人转电影,就多少有些怪异。而其中所谓重写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其实不过是一个包装。因为二人转的喜剧氛围,早就破坏了所有悬念、悬疑、惊悚、死亡的紧张和严肃。观众唯一接受的就是其中的二人转笑料和桥段,故事本身没有意义。所以,张艺谋导演《三枪》,如同用宝马品牌生产了一辆夏利车。不是说夏利不是车,不能乘坐,而是说用不着用宝马品牌来生产夏利,因为人们对宝马品牌的期待就不是夏利,如果连夏利的钱都挣,那么宝马品牌的价值就一定会受到影响。除非将来宝马真的向生产夏利转型。

  其实,张艺谋电影品牌由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推出,其人肉如麻、杀人如麻的过度商业诉求,已经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活动,却让张艺谋品牌获得了升值和新生。正当人们对这个品牌产生新的期待的时候,张艺谋却提供了这样一部带有更过度商业诉求的“娱乐片”。我相信,无论《三枪》的票房如何,张艺谋品牌一定或多或少会受到伤害,正如同前些年某些大片带来的后果一样。

  如果说,青年导演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控制力,拍摄制作这样一部极致化的二人转美学的娱乐片可能还无可厚非,那么一个国际级大导演,仍然完全放弃品位和趣味的底线,只要能够赚钱就行,而无视电影本体的特殊性,特别是对中国电影文化品质、中国电影娱乐品质、中国电影艺术品质没有任何责任感的话,我觉得不仅是张艺谋的悲哀,更是中国电影的悲哀。如此下去,曾经给中国电影带来众多辉煌的张艺谋时代可能真的快要结束了,尽管老谋子常常有些枯木逢春的绝活,但至少,这部电影不会成为其创作历程中的一段佳话。(尹鸿)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