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文化档案:大师被质疑 兽首引热议(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009年中国文化档案:大师被质疑 兽首引热议(2)
2009年12月18日 06: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档案名称:千年少林寺的“商业化”之路

  关键词:官网被黑 20亿重建北少林 分院扩张

  入档理由:千年名刹少林寺,今年依旧延续了其“新闻制造大户”的“传统”。分院数量快速增加、天价袈裟、斥巨资重建北少林传闻……这些,都与一般人心中不问世事的寺庙形象迥异。争议中的少林,尽管因其商业化饱受指责,依旧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是民众的误解?还是时代的必然?众说纷纭中有一点大概是肯定的:关于这座名刹的消息,明年热度仍然不会减。

  少林寺本不应该成为是非之地,但近年来却争议不断。连同这所寺庙的方丈,释永信。

  争议的焦点就是一个字,“钱”。

  面对“过分商业化”的质疑,寺庙方的步伐始终不曾停下,而且仿佛越来越坚定。那位被一些人称为“少林CEO”的大和尚,始终保持着僧人的淡定。回应相关话题时往往寥寥数语,颇有“无招胜有招”的范儿。

  2009年,被指“扩张如麦当劳”的少林分院继续在增加。继托管昆明四所寺庙后,有媒体报道称,少林寺准备在香港设置分支机构,还有意赴台湾开设分院。至于是否有接管其他地方寺庙的计划,“那要看人家地方政府支不支持了”,释永信说。

  9月,一则嵩山少林寺斥资20亿重建北少林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并引发热议。释永信虽然否认了投资20亿的说法,但也同时确认,少林寺已经按计划投资了1.6亿,以后还要视情况逐步投入。

  有评论指出,将少林寺办成快餐店似的连锁店,是过度的商业开发,最终会淘空自己的底蕴,流失本质。

  与之相对的是,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少林寺以公司体制管理寺院等做法,并不悖佛祖教旨。释永信宣讲的少林寺“商业化”之路,是佛教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

  尽管质疑声不断,少林寺“扩张”速度却丝毫未减,迄今已有数十家分院。可以想见的是,这个数字很可能还会增加。

  在针对少林寺的指责声中,很多都直指方丈释永信。一些网民指责其“乘飞机到处跑”、“开大奔”,生活十足“奢靡”。还有人在论坛上,将清苦的大悲寺僧众和风光的释永信放在一起比较,其用意自然不言自明。

  2009年,一件“仅金线就值5万元”的天价袈裟让释永信再次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一些言辞激烈的网民甚至表示:如今佛门已不复存在,和尚变成世俗商人,也算是空前绝后了。尽管释永信澄清说自己不会穿这件价值16万元的袈裟,但在一些人心里,少林方丈“富有”的印象只怕更加牢固了。

  临近年末,少林寺网站被黑挂出方丈“忏悔书”一事,可谓网民对释永信不满情绪的集中发泄。11月,少林寺官方网站连续遭到黑客攻击。黑客贴出“释永信大和尚悔过书”,并配以释永信的一张坐照,假借其名义对少林商业化表示愧疚和悔过。对此,大和尚本人说,自己看到了所谓的“悔过书”,感觉这是在和他本人、和少林寺在开玩笑。

  媒体评论员曹景行则表示:少林寺长期以来商业化操作的方式经常受到非议,而这次被黑的那篇文章也恰恰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这一事件在媒体和互联网事件上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看来少林寺还得练就对付黑客的功夫,更重要的还是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

  亦有专家表示,应该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少林寺现象。从历史的角度看,虽然佛教与社会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但由于中国佛教有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因此其一直在努力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历史上,中国佛教界一直注重寺院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正是有了寺院经济,才使得佛教能够长存下来。”

  12月,一则“少林寺拟上市”的消息再次引发关注。有学者不禁发问,寺庙存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