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争抢贺岁档 票房“蛋糕”越切越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千军万马”争抢贺岁档 票房“蛋糕”越切越小
2009年12月22日 15:08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11月20日《熊猫大侠》《火星没事》《我的唐朝兄弟》三部新片同日上档开始,2009年-2010年贺岁档正式拉开大幕,直至明年2月的春节、情人节,横跨四个月的超长贺岁档期内,将有50多部新片先后上映。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贺岁档总票房有望达到20亿元,刷新去年15亿元的成绩不是问题。

  总票房“升温”,扑腾在这个贺岁档里的大片小片们是否“皆大欢喜”?平均三天一部新贺岁片,一年将近三分之一时间在“贺岁”———影片越排越密、时间越拉越长的贺岁档还有多少“贺岁味”?

  “千军万马”争抢贺岁档

  10年前,贺岁档的概念进入内地电影市场之时,贺岁档特指元旦至春节一个月左右时间,主打产品即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历经10年培育,如今,贺岁档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中最成熟、最具含金量的档期。2002年年末上映的《英雄》开启了国产大片时代,也让“贺岁档+大片=事半功倍之票房”成为黄金定律。2005年,《无极》《情癫大圣》《如果爱》《千里走单骑》四部新片加入贺岁战局,一时令业界惊叹贺岁档“有些挤”。孰料发展至今年,贺岁档的“千军万马”每年成倍递增,竟出现50余部新片争夺的局面。

  业内人士分析,圣诞节前后一周时间是贺岁档最“值钱”的时段。这个黄金档期并不长,为博宣传噱头挤入贺岁档的大量新片就将贺岁档越“撑”越长,12月底分出圣诞档,进入1月是元旦档,春节前后还有春节档。影迷调侃,一年十二个月,电影圈三分之一时间在“过年”。

  票房“大蛋糕”越切越小

  从一部大片独享到多部大片分享,贺岁档的票房大蛋糕被切分得越来越小。数据显示,三年前的贺岁档,《满城尽带黄金甲》票房占档期总票房的35.8%,前年《集结号》占23.6%,到去年《非诚勿扰》下降为21%左右。2010年度贺岁档虽然长达三个多月,但新片过密,档期过满,单部影片的放映周期和场次势必被压缩,而多数资源依旧集中在几部大片之上。贺岁档其实并非“遍地黄金、来者有份”的“捡钱档”。

  与往年相比,今年贺岁片的投资趋于中等规模,并未出现“叫价”数亿元的超级大片,4000万元以上至亿元投资占半数以上。但按票房分成比例,这些影片仍需收入过亿才能收回投资,“吃不饱”是大多数贺岁片面临的票房现实。尤其是引进大片首度加入贺岁战局,在《2012》重压之下,今年首部贺岁大片《花木兰》以8000多万元票房“虎口拔牙”,但离“赚钱”恐怕还有一段距离;为避《阿凡达》风头而挤作一堆上映的《刺陵》《风云2》,遇上《三枪拍案惊奇》,票房被“打落”了好几成。大片尚且如此,中小投资影片更不用说,50余部贺岁片里,观众留有印象的也就10多部,大多数贺岁片仅仅是“走过场”而已。

  贺岁档好片依旧“稀缺”

  “影片一多,影院会消化不良;而贺岁档之后,我们经常是进入营养不良期!”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认为,贺岁档的饱和态势可能“堵住”电影业的各个终端。国内院线建设如火如荼,但电影院的建设速度似乎比不上电影的制作速度。“卡”在贺岁档的诸多影片只能“挤破脑袋”占厅为王。

  评论家解玺璋指出,今年出现50余部影片拥堵贺岁档“独木桥”的现象,显示国内电影市场过于依赖以节日为背景的档期,对于影片本身的开发以及其他营销方式的开发还十分薄弱。目前已上映的多部贺岁片并未取得理想口碑,观众提出“只见贺岁不见片”的批评,恰恰说明贺岁档要的不是影片的密度和数量,而是真正能让观众叫好的佳片。(记者 施晨露)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