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书编写要以人为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辞书编写要以人为本
2009年12月24日 16:5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辞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同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需求紧密相关。只有文化教育事业的兴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为辞书繁荣提出客观的需求并提供发展的条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1979年以来,中国辞书的编纂和出版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繁荣的阶段,不仅数量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9年10年间出版了各类词典3000多种,每年平均出版300多种),更突出的表现在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多样化。如方言词典,双语词典,专科、百科词典和年鉴手册等工具书无不应有尽有。特别是反映国家辞书水平的大百科全书也出版了。

  各种大型辞书、工具书的面世,反映出中国辞书的新面貌。信息化社会需要语言高度规范,人们规范意识增强,与时俱进、专门为促进语文规范的辞书应运而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系列规范辞书开始编写出版。各类辞书的大量编写和出版,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编写经验。体现在“条目”、“注释”和“检索”3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条目”。收编条目的完备和恰当,是保证编好一本辞书的前提。有的计算机作为收编条目的工具,可以按具体辞书内容的范围搜集并建立语料库,统计出不同条目的使用频率,按具体辞书的要求和规模,从高频到低频选择条目,避免了过去辞书漏收、错收和滥收条目的弊端。

  “注释”。注释的质量决定辞书水平的高低。注释好一个条目,需要对该条目进行义素分析、比较,注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性特征已成为共识。

  “检索”。检索方法科学和方便与否,是近年大家探索的问题。在同一种“索引”中,还要力求做到规范统一。比如汉字的部首索引,首先就需要统一部首。部首统一后,还有具体字的归部问题也需统一规范。当前辞书的检索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只有尽量做到以人为本,才会充分体现辞书的价值。一本辞书内容不实用或使用不便就会失去读者,也就不能发挥社会作用。我们是一个辞书大国,但我们过去还没有鲜明地提出过辞书编写要以人为本的要求,我们在辞书编写的实践中对科学性、学术性和准确性等注意得多,这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对以人为本却注意不够,这是不应该的。以至于国外有学者说我们是学者编学术性的词典,也就是说我们的词典编写对以人为本重视不够。

  “以人为本”应该是我国辞书发展中要注意的大问题。我仅就自己工作中以及所见到的语词辞书的情况,谈谈以人为本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我们辞书的编写质量。

  以人为本要尽量适应读者需要,严格针对读者实际需求编写词典。众所周知,我们有专科、百科和语词等词典,常见的弊端是语词词典收录了不少未进入一般语文生活的专科、百科词条。这些词条显然不符合语文词典的要求,对一般学习语文知识的读者价值不大。反过来说,专科、百科词典收入一般常用的语词,也是不合适的。即使某些进入了一般语文生活的百科语词,如果在语文词典中按专科、百科词条严格的科学含义去注释,冲淡或不注意该词语进入语文生活中的一般意义,也是释义中的缺陷。

  一些有明确对象的词典,如小学生、中学生等使用的词典,收字、收词和释义方面也有大大超过他们需要和接受水平的情况。这些现象不少是由于强调所谓系统性或全面性造成的。本来这些原则没有错,但怎样运用到具体的辞书中就有研究改进的空间。小学阶段语文大纲要求学2500个常用字,如果适当照顾课外阅读和写作的需要,收4000字~5000字不为过,但如超过7000通用字恐怕就值得考虑了。在释义上,也要注意充分调动小学生大脑中已有的信息,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努力用他们的语言来解释某个词的词义。例如,好几本词典里解释“醋”字都说是“有酸味”的液体“调味品”;而解释“酸”字却说“像醋的气味或味道”,以甲释乙,以乙释甲,不好。如果把“酸”释为“像青梅、食醋那样的味道”,尽管不十分贴切,但是总比原来的解释更能让小学生理解、接受。又如,当词典释文中用“不一一列举”时,是不是可以改为“不一个一个地举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呢?有些释义可采用例释法,如“吃”这个词,现在释义都啰嗦复杂,如用例释法把“吃”释为“吃饭”的吃,学生可以从已知的知识(吃饭)推演到未知的知识,即“吃”这个字表示的意义。

  实用、解决读者的实际问题是重要的原则。词典的内容要适应读者要求,特别是收条和释义,更要满足该词典特定读者的需要,解决他们希望解决或可能遇到的问题。从体例上说,要尽量方便读者,最好在同一条目中解决问题,一般不要让读者参见其他条目,绕圈子,更不要对语言中分歧的现象采取两可的态度,给读者使用造成人为的困难。总之,要努力加强词典的实用性。王力先生认为,对语文中有歧异的现象“我们不能让其‘自由竞争’,看它们‘优胜劣败’;我们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使它们能够按照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来发展,使语言不断地趋向精密、准确……人们对于语言的发展决不是无能为力的”(《王力文集》第二十卷,82页)。

  功能是体现词典实用性的一个方面。但功能太多不一定适用,因为有的功能是华而不实的。如语词词典加一个外文词对照,就有些不伦不类,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功能太少,不能满足使用者需要也不好,如小学生词典增加笔顺、笔画功能是必要的。总之,从功能上要与时俱进,满足读者知识求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读者对象和词典的规模、性质设置适当的功能,千万不要设想一本词典能解决读者所有问题,不可能包打天下。要注意根据不同词典、不同读者群设置相适应的功能。

  此外,加强排检方法的研究。汉语词典查阅困难是有名的,不仅外国人感到困难,我们一样感到费力费时。对排检法应加强研究,力争有所突破。在排检方法上,过去我们考虑规范性多,以致不接受某些合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安排。比如思想的“思”,按形查字的规范就只能将“思”归入田部,要求读者也只能从“田”部查,而不少读者习惯从心(按义)部查就找不到,造成不便。如果从读者方便着想,把规范的统一性和查字的灵活多样性相结合,让读者的习惯性同规范性协调兼容起来采取多开门(即从田部和心部都可以查找)的办法也是可取的。在多开门中,可以指出一种是规范的,另一种是为查检方便而设立的,就可以协调解决这些问题。但这是局部的改进,要使汉字的排检法有重大突破还需要我们刻苦研究。如果有一种便捷的排检法那将对汉语的推广作出重大的贡献。

  编写手段和方法要不断革新。用计算机、语料库和数据库的手段编词典,是大家追求的目标。这样编写的词典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比传统的方式要好得多。但目前还未看到有成熟的、可供大家操作的经验介绍。一方面,可能技术还未达到完善地步。另一方面,可能相互保密所致。我衷心希望打破这种局面,大家齐心协力来解决好这个问题,使之达到普遍使用的水平。

  □李行健

  (作者为教育部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