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细解“曹操高陵”之惑:曹操墓不会有墓志(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细解“曹操高陵”之惑:曹操墓不会有墓志(2)
2009年12月30日 12:59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曹操陵墓为何“不封不树”

  正在发掘的这座墓葬规模巨大,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但该墓未发现帝王墓上常有的巍峨封土。

  “正是这一点,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郝本性说,“曹操陵墓的形制完全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

  郝本性还具体分析了曹操不封不树的原因。曹操生活节俭,不封不树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因为组织过盗墓,目睹古墓被盗掘的惨状,他惧怕自己的陵墓被盗。

  为了筹集军资,曹操曾在自己军中成立了专门的盗墓机构,有专门的军官负责盗墓,设置了“搜金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

  “正是由于不封不树,墓口没有标志,不容易被发现,曹操墓地何在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之谜,”郝本性说,“曹操开启了后代帝王‘因高为基’的先河,利用地势营造墓地,到了唐代,一些帝王开始‘因山为陵’营造陵墓。”

  两汉丧葬制度的变迁与曹操薄葬

  虽然多次被盗,但曹操陵墓中仍出土不少文物。有人认为,这与曹操薄葬的特征不符。

  曾经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国河,从两汉丧葬制度的变迁解释了曹操的薄葬。

  他说,从西汉到东汉的帝陵葬制,有明显的不同。西汉帝陵一般有4条墓道,到东汉时期就变为一条墓道;西汉的封土堆多为覆斗形,东汉多为圆形;西汉墓的材质以木为主,东汉以石材为主,规格高的墓里常有大块方砖铺地,高陵里的铺地砖边长也达到90公分;西汉墓多有大批随葬品,到了东汉末年,随葬品就由随葬品变为了“明器”。这个墓不管从规格、形制、随葬品来讲,达到了王侯级并符合东汉晚期的特点。

  韩国河认为,由于东汉末期战乱频繁,厚葬的情况有了很大转变,国家的财力空虚;民众也较穷,盗墓非常盛行,所以薄葬渐渐兴起。曹操公开提倡薄葬也就不难理解了,他开启的这种薄葬之风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

  郝本性也告诉记者,这次墓中出土的250多件文物,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小的器物,小陶俑仅有十几公分高,也很粗糙,墓中也没有壁画,肯定是薄葬。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