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2010年01月04日 12:31 来源:学习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前中国电影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怎样可持续发展?

  一个目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参照,在世界范围内,电影产业做的最成功的是美国,推动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也可以称之为“四大支柱”,它们是:雄厚的经济实力、庞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成熟的产业链和类型电影制作经验。对比这四条,我们的电影产业环境和目前的条件,用六个字来概括:有差距、有希望。

  中美电影产业比较,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占据的市场,都有较大的差距。美国不仅有国内市场,还有庞大的国际市场,它的电影收入占据着世界电影市场的92%以上。2008年,美国电影的全球票房为281亿美元,国内电影票房为98亿美元,而当年中国只有43亿人民币。语言、宗教、制度方面的相似性为他们的电影产业国际化提供了保障,而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尚处在开发阶段;美国的电影产业链,从融资、资金回收,到后电影产品的开发,都已相当成熟。而中国的电影产业链还刚刚建成,处于粗放阶段,有些环节还基本没有发挥效应;另外,美国有成熟的类型电影制作经验,类型电影就是试过并证明是有效的吸引观众的片种,像他们的战争片、科幻片、恐怖片、历史片、喜剧片都是在市场上屡试不爽的片种,而我们的类型电影虽然有成功的例子,但还没有成规模。

  为什么说是有希望?而且希望还很大。

  首先是经济大环境。经济实力直接决定电影产品的生产数量、观众的消费能力和电影终端的建设规模。国家经济有活力是电影产业能否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尽管遭遇金融风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近几年,国产大片能够投资上亿元,甚至几亿元,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的投入都超过3亿元,《赤壁》一部电影的投资就相当于以往全年国产影片的总投入,这在过去是不敢想、也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整个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带来的效应。

  其次是电影市场。尽管中国目前没有庞大的国际市场,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有,这里不仅有电影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文化、语言的障碍,但中国有可观的国内市场和同样可观的东南亚市场。现在国内电影市场是“两个爆满”,一是星级影院晚上7点到10点档几乎场场爆满;二是周二以及周末的三天,影院几乎天天爆满,这说明观影需求没有问题。上下集的《赤壁》在国内市场就收回了5.9亿元的票房,投资方之一中影集团获得的利润达1.08亿元;一部没有巨星加盟的影片《画皮》,在国内市场的票房收入是2.1亿元;而纯粹的文艺片《非诚勿扰》取得了3.5亿元票房,这多少证明凭国内市场也可以回收国产商业大片的制作费用。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年均增长保持在25%以上,如果继续保持这个增长幅度,那么10年内,中国电影票房将超过300亿元。

  再次是类型电影制作经验。尽管我们的类型片还没有发展到像好莱坞影片那样成熟,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电影也有百姓喜闻乐见的片种。对类型电影,我们不能迷信,以为“一抓就灵”,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但对于成功的经验就不能漠视,要善于总结,研究电影的叙事、结构、明星搭配等创作规律,特别要注重中国特色的挖掘。比如说贺岁片《非诚勿扰》的案例,5000万元投资,3.5亿元的收入,它的价值我们还远没有认识到,这不止是一部影片的成功,它预示着一个行业的希望。以前,我们有个误区,认为要挣钱,必须是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于是大家一窝蜂去拍古装武侠片,场面越来越大,明星越堆越多,飞来飞去越来越离谱。但《非诚勿扰》一公映,打破了原先的挣钱模式,用不那么大的投入,靠导演品牌,靠创意,靠明星的组合取胜。观众得到了娱乐,制片方赚到了钱,杭州西溪湿地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一举多得。当前,重要的是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我们的一些影片也已经被时间验证是有生命力的,比如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武侠片、谍战片,这些电影样式也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那么,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是什么?首先要打好基础,营建一个良好的电影生态,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做“长线”。

  两个培育

  培育市场和培育人才是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石。

  市场有多大,影响力就有多大!培育市场要从产销两端培育,从制作层面看,支持商业大片的拍摄,从产业终端看,建新型影院。

  国产商业大片的制片、制作、营销逐渐成熟,它已经成为成功的创意产品,对推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贡献巨大。数据表明,目前电影市场份额的主体是由大片来完成的。以2008年为例,国内票房总收入是43亿元,票房在1亿元以上的国产大片有8部,累计票房15.1亿元,在年度电影可统计票房中占34.8%。由此可见,大片对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实质性影响。

  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今年已经是国产大片经历的第8个年头,在经过《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赤壁》的不断实践后,国产大片在意识形态、技术水准上有明显的提高,正在克服 “题材单一化、审美统一化、故事幼稚化”的弊病。像陈凯歌的《梅兰芳》、冯小刚的《集结号》和《非诚勿扰》、叶伟信的《叶问》、韩三平和黄建新的《建国大业》、陈国富和高群书的《风声》等,都在题材、样式、明星使用上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但国产大片在实现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同步提升上,仍然任重道远。

  现在院线制逐渐成型,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还谈不上成熟。原先由各省电影发行公司统一来发电影,事业做企业的事情,成立院线制后,全国一盘棋,打破了条块分割,管理布局上更合理有效。在目前34条主流院线中,上海联和、北京万达、北京新影联、中影星美、中影南方等五大院线的年票房收入均已超过4亿元。将来院线的发展趋势,一定是由几大院线组成,你有实力,加盟的影院就越多,各大院线之间就是拼品牌,拼服务。但另一块市场也不能放弃,就是中小城市的影市。现在的票房收入只来自一级市场,来自商业发达地区约1.5亿人口,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首的大概15到18个中心城市,可我们还有350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县市几乎没有电影院,至少有近4亿城市人口无法进影院观看电影。据最新统计,目前我们城镇化已达到 45.7%,要看准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跟着人口的走向及时调整电影产业布局。

  现在我们有那么好的票房业绩,跟高品质影院的建设有直接关系。到2009年底,优质影院的银幕数将超过4500块,按照目前平均每天新增1.5块银幕的速度,那么年票房收入超过百亿,指日可待。但现在影院建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随着租金上涨、签约条件更加苛刻,投资者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在新建影院的选址、合作模式、影院功能开发上进一步拓展思路。电影院的超市化,它与商业购物和休闲活动互动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影城经营应包括食品饮料零售、餐饮、游戏等综合内容,不要小看影院的附加经营,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影院的利润有40%是来自它的小卖部。

  关于人才培育,就是要培育“三类人”,一是编导演人才,二是数字制作人才,三是营销策划人才。我们缺少能够运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来吸引现代观众的创新型人才,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全世界的焦虑,我们需要在教育、培训、实践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投入。有大片制作经验的成名导演是目前中国导演中的中坚力量,也是吸引观众的“金字招牌”。品牌为什么有价值?因为品牌直接和消费者的信任度挂钩。搁在10年前,拿1亿元票房就是个天文数字,但在中国电影的盘子越做越大的背景下,这早已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了。但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导演进入高票房导演的行列,对具有拍摄商业片潜质的导演,要从资金、荣誉上给予扶持、肯定。和导演一样,作为电影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明星,对电影市场有巨大的影响力,但遗憾的是,现在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和明星并不多,冯小刚认为国内只有周星驰、刘德华、李连杰、梁朝伟、葛优等少数几位,这显然不能满足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涌现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当前我们更要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创作和营销人才,这是中国电影未来的主要人才需求。

  (作者: 陆绍阳)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