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存:“梨园翘楚”从艺一甲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沈福存:“梨园翘楚”从艺一甲子
2010年01月08日 10:13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年前,天津戏迷刘宇专程赶到重庆看一场京剧晚会。在演出现场,他手拿DV认真拍摄一位老演员演出的《玉堂春》选段。“虽说CCTV戏曲频道全程录播,但我还是要自己拍一下,回去给儿子看看他爸爸从小就喜欢的沈老爷子的风采。”刘宇兴奋地说。沈老爷子何许人也?他就是被赞为“重庆梅郎”、“山城君秋”的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男旦沈福存。

  “沈福存是一位在我国京剧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家,他在青衣、花旦行当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令人敬佩。”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说。1924年,沈福存出生在四川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1岁那年,他从小伙伴家的老式留声机里偶然“认识”了梅兰芳、尚小云,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的人生轨迹——13岁进“厉家班”学徒,16岁登台……沈福存的艺术人生和新中国同龄。1961年,他领衔主演的《玉堂春》一炮打响,在他的演绎下,这出京剧旦角四大流派的著名剧目,呈现给观众的是更加灵动的生活气息。随后,一批具有沈福存鲜明风格的剧目被陆续推出,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累计达到60余出。戏曲界将他在舞台高峰期所形成的代表作《玉堂春》、《王宝钏》、《凤还巢》、《春秋配·拣柴》给出了“沈氏三出半”的艺术分量。

  “文革”中,男唱女、女唱男遭禁,沈福存只能演老生。1978年恢复传统戏后,朋友对他说:“你老生演得这么好,别演旦角了。”沈福存幽默地答道:“我演老生拿的是四川粮票,演旦角可是全国粮票。”著名戏剧家马少波看了他的演出后,即兴挥笔“梨园翘楚”相赠。2009年,在沈福存从艺六十年之际,第七届“中国金唱片奖”授予他“艺术家个人金奖”。由此,沈福存不仅成为该奖设立以来获奖年龄最高的艺术家,而且他和女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一起,抒写了父女同获“中国金唱片奖”的梨园佳话。

  描述沈福存六十年舞台生涯,专家和戏迷用到很多词:天赋异禀、勤奋执著……但出现频率最高的无疑是——博采众长。沈福存视青衣表演为一门科学,始终坚持博采各流派之长,为我所用,探索革新。他的唱腔中既有梅派的柔婉,也有尚派的刚健,更兼张派的华丽,由此形成刚健柔美、俏丽清新的风格。齐聚山城出席“沈福存表演艺术研讨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作为一位横跨不同行当、不同性别的戏曲表演家,沈福存对流派间、剧种间的兼收融汇、借鉴交流所作出的努力,不仅令人尊敬,更加值得总结。“他不仅常向周慕莲、阳友鹤等川剧名家取经,将川剧表演技巧大胆融入京剧,而且还从沪剧等一些地方戏吸取营养,甚至连电影等现代艺术中的点滴细节都不放过。”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认为,沈福存的唱腔和表演之所以独成一家,获得成功,正源于他吸取各大流派的精华。专程来渝向沈福存道贺的戏剧界泰斗刘厚生鲜明地指出:“流派学习当然要鼓励,但更要在兼收并蓄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有所超越。这方面,福存值得我们学习!”尚长荣则说,沈福存并没有皈依于哪一派,他既尊重前辈流派,又尊重观众和时代的审美需求,完成了一条从艺术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驰骋之路。

  六十年执著追求令人敬佩,但每当面对专家的赞扬、戏迷的褒奖,沈福存却总是谦逊地称自己这个京剧“老兵”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还要不断努力,争取为京剧、戏曲再多做一点。

  记者 甄澄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