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国粹艺术的大众化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肖复兴:国粹艺术的大众化
2010年01月12日 16:50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北京电视台举办的京剧票友段位评授季,颇受欢迎。这是借助围棋比赛段位评判升级的形式,演绎在京剧演唱比赛之中,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和大众的参与性,使得无论参赛者,还是观看者,都兴味盎然。特别是参赛者上有古稀老人,下有几岁孩童,加上普通观众和专家评委面对面点评、近距离互动,最后让获胜的票友和名角同台合作演出,让古老国粹的京剧艺术,更彰显得老少咸宜,色彩纷呈。

  类似这样的以大众参与的形式来弘扬国粹艺术的活动,不仅于北京电视台,央视戏曲频道和其他地方电视台,也都先后举办过越女争锋、黄梅戏、豫剧票友大赛,还有白先勇先生倡导的“青春《牡丹亭》”、昆曲走进大学校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此起彼伏、相得益彰,让国粹艺术不再仅仅高居象牙塔之上或仅限于学院式研究中,而是能够更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广泛地传播给大众,让国粹艺术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容易接受并喜闻乐见。

  在这里,为吸引大众的广泛参与,借助大众文化通俗流行的形式,特别是运用电视作为大众文化最前沿、受众面最广泛的载体来弘扬光大传统经典的高雅文化艺术,确实打开了更为宽阔的思路,拓展了国粹艺术自身已经越来越曲高和寡、越来越边缘化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天地。

  过去,我们总爱讲“抢救京剧”、“振兴京剧”,其实更多讲的是国家对其的经济投入和扶助,仿佛国粹艺术已经老态龙钟、风雨飘摇,必须要以经济的方式为之输血,才能振兴其脉搏,救活其生命。我们忽略了作为国粹艺术,其生存与发展,经济的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文化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文化自身。文化自身造血功能的健全与提高,远胜于外界输血被动的“等靠要”。

  国粹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国粹,潮起潮落是自然的,也是客观规律,看到其自身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有百年不衰而根深叶茂的传统和风貌,如此的生命力是和天坛里的老树一样的气脉悠长,惟此,我们才会对它充满自信和骄傲。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再辅以电视媒体来借水行船,将高雅艺术与通俗流行的大众文化融合,两者门户洞开,让它们横竖相通,八面来风,彼此营养,相互滋润,形成联欢。应该说,这样的尝试,是比前几年“京剧进课堂”的举措更上一层楼,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具有实际的意义。首先,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其感兴趣,发现其魅力,才有可能吸引他们走进剧院,欣赏完整丰富的全本连台戏,让更多的人欣赏并徜徉这样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之中。

  在观看此次京剧票友段位评授季的时候,听那些票友演唱的颇受欢迎的许多片断,都是近百年来经过时间和观众的双重考验,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无论《坐宫》里杨四郎和铁镜公主、《赤桑镇》里包公和兄嫂的对唱,还是《锁麟囊》的青衣、《淮河营》里老生的独吟,都是千锤百炼的唱段,都是那样的情感饱满,淋漓尽致,而又极其富有民族特色和艺术张力,表达出我们先辈思乡念家、正义爱国以及对情感追求的真挚情怀。如果有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熟悉它们并喜欢它们,还能够演唱它们,哪怕只是随口哼哼几句,它们就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天的流行曲,烙印上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流淌着我们民族情感的血液而代代传承,传唱在所有有华人的地方。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又功德无量的事情。

  肖复兴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