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阿凡达”的荒诞剧:稀缺性资源引发跟风潮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围观阿凡达”的荒诞剧:稀缺性资源引发跟风潮
2010年01月19日 09: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 月周末的卖完。晚上7点半的卖完。周二周三的卖完。”这是一名网友记录的3D-IMAX版的《阿凡达》购票现场。1月10日,电影《阿凡达》登陆中国内地后的第一个周末,这名网友在上海唯一拥有IMAX屏幕的和平影院排了5个小时,终于买到了21日下午场第7排靠中间的位置。该名网友记录道,“在现场,工作人员拿着高音喇叭即时通报着不断变化的‘战情’。”

  自1月4日《阿凡达》在内地公映后,这样的场景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频繁上演。其热闹拥挤场面,近似于每年春运期间火车站售票大厅和去年岁末多个城市的楼盘开盘现场。

  1月16日,《阿凡达》上映一周后持续升温。早上7时40分,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中国电影博物馆门口已聚集了数百位观众。2212张3D-IMAX版《阿凡达》电影票将在这一天出售。

  家住北京西南五环的一名中国电影博物馆工作人员当天早上4点起床,6点多赶到单位等候即将到来的购票大军。但他远不是来得最早的,排在购票队伍前面的几个小伙子凌晨两点多就到了,排在第30位左右的是凌晨4点多到的。再晚来一个小时,如果你愿意支付50元至100元“意思意思”,也还有机会插队。但如果再晚两小时而又非要看“IMAX版”的话,那就只有两种选择:或者去前面路口的“黄牛党”那里碰碰运气,或者坐在前三排角落里仰头支撑3个小时。

  8点15分,买票队伍已经沿着中国电影博物馆院墙甩出了五六百米。博物馆领导决定提前售票。观众按顺序在大门取号牌后进入大厅,在大厅售票处再按号牌顺序排队购票。几个看上去“眼熟”的“观众”没有拿到号码牌,被工作人员叫到门口去问话。

  连日来,拥有IMAX屏幕的一些城市,正喧嚣不断,一拨拨热情高昂的人争睹《阿凡达》,奇奇怪怪的“事件”频繁出现:1月6日,广东东莞市某影院出现播放事故,影院经理最终决定退票加200元现金再赔偿一张电影兑换券,但退票时,由于观众哄抢场面失控,经理跪倒在地,求大家按秩序退票;1月8日,上海数百人穿着军大衣、戴着护膝护腿“夜战”和平影院,据一位参与排队的网友说,排在队首的阿姨前一天晚上7点就来了,而最后一个买到票的观众也在凌晨4点前到场;1月9日早上8点,中国电影博物馆还没开始放票,队伍中几个人突然向侧门跑,剩下的人在紧接着的20秒内向前拥去,前排群众拍着大门玻璃,有人拨打了 110,但如果买不到票,警察的到来也无济于事。

  “在中国,任何稀缺性资源都会引发这样的故事。”一位亲历1月8日“血战”和平影院的上海网友这样说。

  “ 从没有过这么多人。”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天还好一些了,1月上旬那几天,时时刻刻都有一群人把我团团围住,问个不停。我一会儿抬头回答高个儿的问题,一会儿低头回答矮个儿的问题,累得都不会说话了。”他声音沙哑,摇头苦笑。1月9日惊动110那天,电影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观众重复次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好意思,人太多了”。

  “北京靠抢,上海靠买”,一位网友这样总结。在这场关于《阿凡达》的“血拼”中,北京和上海这些超大型城市成为主要战场,这两个城市分别拥有3块和1块IMAX屏幕。“要看就看IMAX。”《阿凡达》上映前,网上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但由于这种放映系统造价高昂,内地用来上映《阿凡达》的商用IMAX屏幕只有11块。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弄懂什么是IMAX,就加入了“血拼”大军。而其中很多人其实对科幻电影并不感兴趣,“就是去凑个热闹,大家都说这个片子就要看3D或者IMAX的。”长春学生刘滨说。

  全民似乎进入了“潘多拉时间”(《阿凡达》的故事发生地名为潘多拉星球——编者注)。MSN联系人里,看过《阿凡达》的在签名档里挂着“阿凡达是史上最彪悍反拆迁英雄”;打开微博,“阿凡达”早就上了热门话题榜;聚会上,刚谈起《阿凡达》,一位文化记者就被八面来袭的“能弄到票吗”包围;还有一种“阿凡达变脸器”,人人都将自己的照片变身成为阿凡达,甚至连电脑上的拼音输入法都有了“阿凡达”皮肤。

  《阿凡达》意味着点击率和钞票。“史上最贵电影”“旷世巨作”“3D电影的里程碑”,媒体将这些头衔毫不吝啬地送上来。网上的攻略看得人应接不暇,你被告知怎么排队、坐在哪一排视觉效果最好,还被提醒换上隐形眼镜、吃两颗晕车药,甚至连什么时候去上厕所都已经有“高人”指点。人们被卷入强大的议程设置中,不谈阿凡达?那你就out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黄尧1月8日早晨在合肥还能轻松买到3D版的电影票,还选了最好的位置。5天后,当实验室“老板”打算请他们集体看《阿凡达》时,售票员说,所有的票10分钟内就都卖完了。买票的同学在原地磨蹭了一会儿,就有人主动过来搭讪说有黄牛票。

  “ 黄牛票”在淘宝网上早已是公开的生意。在一家主要做化妆品代购的“三钻”店铺里,380元至450元不等的上海和平影院3D-IMAX版《阿凡达》已成交 21张。淘宝网上,一张上海和平影院3D-IMAX版《阿凡达》电影票最高的成交价格是1000元。“黄牛”们也诉苦:“排队从早上1点就开始了,实在是辛苦钱……”

  “十多年了,电影‘黄牛票’重现江湖。”北京观众张孝明说。他在网上订了两张北京华星影城IMAX版第三排的票,这是他能买到的最好位置了。但有些人决定不凑这个热闹,社交网站“开心网”上一项“反潮流调查”中,“立志不看IMAX版阿凡达”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 看电影不就是为娱乐吗?为了娱乐受这么大罪不值得。”北京观众王春红说。她本来也打算和老公去看《阿凡达》,但排队的阵势把她吓了回去。“我不喜欢从众。排长队的都是年轻人吧,像我这种中年人冲动不起来了。”但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外排队的人潮中,也有满头白发的老人和裹得严严实实的小朋友。

  “ 《阿凡达》之所以如此火爆,主要还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以及那种巨幕数量有限的饥饿营销手法。”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包括10年打造时间、5亿美元成本、还有那个让人不明所以的3DIMAX技术,都引起了巨大的眼球关注度。

  机会越集中,竞争也就越激烈。在这样稀缺的资源面前,看场3D-IMAX版的《阿凡达》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仪式——影片开场和结束时,年轻女孩戴上3D眼镜,对着手机自拍,这一行为仿佛具有传染性似的,一会儿,手机灯光从不同的角落闪起来。身陷“阿凡达磁场”中的人们,在周围人的脸上看到并确认了这种情绪,并且愈加狂热。

  8 点刚过,一位家住北京通州区的30岁白领拿着早场9点30分的电影票等在门口。为怕堵车耽误看《阿凡达》,这天早上她5点就出门。电影票以1000元4张的价格从“黄牛”手中购得,其他3张已经“孝敬”河北保定来的领导了。“他们听说北京有什么IMAX,就要专程来看。我们只好找票贩子。开始要价每张 300呢,但他有4张票想一起出手,所以才多出我这张票。要是自己出钱,我才不花300块钱看场电影呢。”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实习生 杨茜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