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河“非遗”变财产 年销售额破100万元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山东齐河“非遗”变财产 年销售额破100万元
2010年01月21日 14:31 来源:大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月 10日,在齐河县安头乡敬老院,随着锣鼓、四夹弦响起,主角高唱登场,转身一个亮相,激起台下一阵掌声。这是乡“一勾勾”剧团为老人送上的《乌龙院》。 77岁高龄的“一勾勾”剧种传承人李兆吉高兴地说:“现在会唱‘一勾勾’的年轻人多了,有200多年历史的剧种又活了。”

  近年,齐河县挖掘整理出民间文化、手工技艺等14 大类 300余项“非遗”项目,征集各类实物 410件,从中选出18项公布为县级“非遗”项目,其中8项成功申报市级、省级“非遗”项目。

  该县合理利用“非遗”,让遗产变财产。县里组建由县、乡、民间文艺传承人及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文化特派员”队伍,进村传播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复活“沉睡”的文化。全县组建各类民间文艺团体62 个,利用县、乡、村文化设施,每年演出150 多场次。修缮了定慧寺、孟氏宅院、冯李汉墓等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遗产”成为大众的精神财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遗”项目绣球灯舞,全县曾经只剩一支56人表演队。县里通过请老艺人培养传承人、拨款购买设备、出版书籍、制作宣传片等方式传扬,如今有了 7 支村、镇绣球灯舞表演队,每年演出60多场次。

  同时,鼓励企业家利用“非遗”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发展了传承晏婴文化的晏婴春系列白酒;承载龙山文化的黑陶工艺品;见证黄河农耕文明的故道布依老粗布。对于乾隆钦定宫廷御品潘店空心挂面,县政府支持企业从产品设计、包装、品牌策划等方面突出“非遗"文化元素,使其实现了市场与文化对接,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朱殿封 许威力 滕 颖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