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黄卷伴书香——记我的父亲与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青灯黄卷伴书香——记我的父亲与书
2010年01月25日 1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落笔开始,我想先说说我自己。

  我小的时候,很爱读书,而且是爱到痴迷的地步,可谓是无书不看、无书不读。用父亲的话来说,就是“看书能从沙发上到床上,从床上看到地板上,又从地板上看回床上” 。那个时候,我总觉的,读着看着,就好像自己融入到书中的故事里,我就成了那个书中人 ,而那个书中人就是我,已浑然分不清书里书外了。即便那时候我还小,思想却已经往“齐物论”那边靠了。哈哈,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渐渐懂得了: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每一本书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书,像是一个你素未谋面的人,当你把它带回家,翻开第一页时,你就已经开始在慢慢了解这本书、这个人了。

  慢慢的,我长大了。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他不得不放下很多爱好,比如集邮,他的专题邮集仅我知道的就有“世界各国大学”、 “图书馆之旅”、“三峡的故事”等等,有的邮集还获得过省级奖励,这些他都割舍了。但父亲却跟我和妈妈说,人是鱼,书是水,事业是大海——所以书是人一生都不能离开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人的素质、习惯、目标和追求,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始终不能离开书的。所以,父亲始终没有放下书,始终没有断了买书、读书、藏书,当然,父亲收集的基本上是老版书,确切地说是一些线装书。除了老辈留下来的一些老书,我已经忘了父亲是什么时候带第一本古书回家的,只觉得从记事起,家里的古书旧册越来越多,桌子上、书橱里,甚至卧室的衣柜里,都塞得满满的。开始的时候我挺不理解,我虽然知道老东西都有价值,但是看着那一本本泛着黑黄、虫吃鼠咬的薄薄册子 ,却又实在想不出它好在哪里。可是父亲却一头扎进他的古书海洋中,流连忘返。每天晚上忙完工作回到家,他就钻进书房里,沏上一壶茶,点上几柱熏香,青灯伴着黄卷,倾听着书语,就这样褪下一天的浮尘,进入到自己的书时光、书世界里面去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国外求学,虽说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但也只是简单的报个平安,说说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对家里的事儿特别是爸爸妈妈的事关心的也少。这次圣诞节放假回国,竟拿到了爸爸的新作——这是一部关于书的书——《翕居读书录》,大16开,布面精装三册,蓝字印刷,厚而不沉。我知道,这里面积满了爸爸在百忙工作之余,面对着电脑写到午夜的辛苦,积满了老文化、老传统那沉甸甸的厚重,也积满了爸爸对古籍善本那股子痴迷的爱。爸爸出版过十多种学术著作,也有散文集,还获得过原创文学作品奖。但我觉得,爸爸对这些好像都不太在乎。对于爸爸来说,他尤其看重的,是这部耗去了他四五年业余时间写下的心血之作,就像是他的第二个孩子。想起这次回家休假,爸爸拿出几套清代殿版善本和明版白绵纸佛经给我看,他很认真地拿着书,给我讲有关古籍行格、用纸、牌记等等,虽然我听不懂这么专业的知识,但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籍,它本身散发的魅力还是让人受用。合上书,爸爸如数家珍般将一本本古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那时,爸爸眼中闪着异样的神采,很亮,我知道,那是一种执迷,也饱含着对我的寄托。

  突然想到,小时候那么爱书的我,也许正是受了爸爸的遗传和熏陶罢。喜欢书扑面而来的味道,闻着它觉得安心。

  爸爸书房里有他写的两句话:君子以书贵,书卷使人清。我今天对这里面的深意开始若有所悟,我应该在《翕居读书录》的陪伴下,渐渐开始自己的书生活。开始进入live and learn 的状态。

  1月24日是腊月初十,爸爸和他的书友们、以及媒体的朋友们,要在国子监敬一亭为《翕居读书录》刊布,搞一个聚谈会。很遗憾,我不能躬逢其盛,和爸爸一起聆听学长和前辈们的指点,在这里遥祝这样一个充满书香的雅聚圆满成功! (rocky 草于1月18日)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