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今过往 舞影流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今过往 舞影流芳
2010年01月26日 11: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天边的红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古今过往 舞影流芳

  记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

  “冬”的清冷孤寂、“春”的一见钟情、“夏”的甜蜜爱恋、“秋”的绵绵相思……一位痴迷艺术、身怀技艺的土家族乡村艺人“傩”爱上了美丽善良的侗族姑娘“蝉”……

  又是一个隆冬,物是人非、无尽悲凉。大雪落下,掩盖了一切,只有天地为证,只有山谷为证,一年年诉说着这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这正是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在上海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赛场上的一幕舞剧:《天蝉地傩》。

  据贵州省民族歌舞团负责人介绍,季节的更替在舞剧中似乎赋予了浓重的情感色彩,也和主人公之间情感的发展息息相关,舞剧中的一大亮点是以贵州古老悠久的土家族傩文化和侗族音乐文化等原生态艺术为主要创作素材,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使舞剧披上了民族文化的外衣。

  此次参加本届“荷花奖”比赛的作品中,有6部舞剧、舞蹈诗从全国各地报送的42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中《牡丹亭》、《天边的红云》分别荣获本届大赛的舞剧、舞蹈诗金奖;这部由贵州省民族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剧《天蝉地傩》在比赛中获得银奖,《草原记忆》、舞蹈诗《震撼》、《我们的天空》也摘得银奖。连日来的比赛和演出,让上海的观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感受到舞剧艺术是反映生活、赞美人间崇高精神和情感的精神力量。

  中国戏曲的经典巨著《牡丹亭》已经以多种艺术形式得以呈现。舞剧版本的《牡丹亭》又会以何种方式进入呢?

  该剧集中选取了原著中男女主人公极其浪漫的爱情主线,突出杜丽娘精神层面的艺术表现。通过《闺塾·惊梦》、《写真·离魂》、《魂游·冥誓》和《冥判·回生》四幕来展现杜丽娘为争取精神的自由、婚姻的自主,不怕穿越生死,执著追求真情真爱的故事。剧中几段双人舞的编排更是细腻、感人。

  舞剧《牡丹亭》主创应志琪说:“该剧力图以自由的精神来结构自由的梦境,用自由的叙述方式,打通人神之间的通道。通过大开大阖、大起大落、大俗大雅、大悲大喜等强烈的对比手法,追求一种浪漫气质和气韵上的跌宕变化,以获得飞扬的审美体验和视觉效果。”从现场的演出效果来看,舞剧《牡丹亭》的确传达出了浪漫、唯美、感人的视听效果。

  舞蹈诗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新的舞蹈表现方式。这种艺术创作更加突出了舞蹈本体的艺术特性,以情感意象的营造为主要目的,以丰富充盈的舞蹈语言和表现为主要手段,凸显出舞蹈艺术的抒情性特质。

  进入本次决赛的三部舞蹈诗作品可以说是一次对舞蹈诗创作观念的探索。由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舞蹈诗《我们的天空》,以雾、霞、云、风、雷、雨、虹、月、星、雪、日等11种自然景象进行立意创作,并赋予其丰富的情感意象,霞的灿烂、云的浪漫、风的轻盈、雷的力量、虹的壮丽、星的空灵……这一切都和空军战士对天空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联系在一起,也和他们搏击长空的壮志情怀联系在一起。

  由著名的军旅舞蹈编导陈惠芬和王勇创作,陈飞华出任艺术指导,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演出的大型舞蹈诗《天边的红云》,浓墨重彩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万里长征路的壮美画卷。舞剧以长征路上红军女战士集体群像为着眼点,用唯美浪漫的笔调,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崇高革命精神和意志。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舞蹈作品,该剧淡化叙事而突出抒情,以诗化的结构和语言,大色块的氛围营造,自由挥洒,使得该剧的独舞、双人舞、群舞结合紧密,情感起伏跌宕,结构一气呵成,透过残酷的战争讴歌人性之美,达到了较高的审美水平。其在舞剧结构上的构思和处理,在看似松散自由中,却始终有一条情感的线索相贯穿,很好地做到了点、线、面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舞蹈艺术的特长,使该剧真正地“舞”了起来。在该剧中,充分发挥了舞蹈的优长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大场面的群舞调度和不同色块的舞段设计,一幅幅英勇悲壮的画面跃入观众眼帘。尤其是剧中“麦浪场景”和“战马嘶鸣”舞段的相继出现与强烈对比,为舞剧情感氛围的跌宕起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是全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时刻。

  在那一刻,山川摇动,生灵涂炭,生死一线,生命遭受巨大的创伤。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生命之光以顽强的力量在废墟上重新点亮,划破黑夜,冲破死亡的恐惧,生命之歌在废墟上升起,悲壮而震撼。由四川音乐学院创作演出的舞蹈诗《震撼》,撷取了5·12大地震十余个典型的场景,以白描的手法,再现了灾区自救、全国人民伸手相助的感人画面。纵观全剧,编导以类似报告文学的形式,将“废墟”、“书包”、“师者”、“废墟下的亮光”、“救援”、“士兵与孩子”、“回家”、“羌”、“心手相连”、“感恩”、“家园”等众多感人的场景串接在一起。这一幕幕图片式的展示似乎相互之间并没有关联,编导力图以“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在地震中的生离死别”为线,通过不同场景中对于生命的态度,把如此多的场景有机地衔接在一起,谱成为生命而舞的大型组舞。让我们看到生命之光在黑暗和恐惧中闪烁。

  剧中,编导并没有一味深陷于悲凉沉重之中,而是在情绪处理上做到了起承转合,在整体悲壮的基调中,加入了些许明快的色彩,例如“士兵与孩子”、“羌”等段落都以较明朗的基调,彰显出生命的希望和灵光。为了更好地再现震后痛失亲人的灾区人民内心的悲伤,编导用闪回的方式,将生前的幸福美好之爱同逝去的撕心裂肺之痛直接拼接在一起,力求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大灾难中“生死一线间,从此两茫茫”。

  纵观此次比赛的六部金银奖作品,大制作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几乎每个参赛作品都非常注重舞美、服装、多媒体等形式的外在包装。舞台变化丰富、视觉冲击强烈。但另一层面所缺失的却是舞蹈本体的思考和钻研。结构能力薄弱、舞剧观念陈旧是此次舞剧比赛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一位资深的舞蹈编导在看完比赛后说:“舞剧的目的不是叙事,不是讲故事,而是要注重精神层面的表达,大家现在还在忙于向观众跳故事,这怎么能跳明白呢。”另一位资深的舞蹈学者说:“国内对于舞剧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这造成了舞剧创作成了文学作品的传声筒。”近年来,国内舞剧创作在国家“五个一”工程评奖、舞剧比赛等艺术鼓励政策催生下,产品多多,但精品究竟有多少,又有多少可以真正成为传世之作,这是要深思的问题。

  张麟文 叶进摄影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