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歌谣指向“刘备墓” 村民联名上书“被制造”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彭山歌谣指向“刘备墓” 村民联名上书“被制造” (2)
2010年01月28日 11:12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被制造的民意

  所谓的村民联名上书要求勘探刘备墓,乃是被制造的民意。

  对于外界而言,莲花村的名气始于一则启事。

  1月17日,《彭山县公开征集莲花坝皇墓文物资料启事》(以下简称《启事》)流传于网上。《启事》称,从18日起将采取5种方式征集有关莲花坝皇墓的文献资料:照片、族谱、牌匾、楹联、实物等有价值的文物(实物)资料。

  据传当地官员如此启发群众的想象力:“说不定你家的米缸是刘备用过的。”

  而这则《启事》的来由则是村民的联名上书。多家媒体报道称,“村民们联名上书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请求对该县莲花坝皇墓进行勘测、挖掘,期望能确认该墓为刘备墓。”

  在1月21日的《眉山日报》上名为《彭山莲花坝“皇坟”里“躺”的到底是谁?》的报道中,有对联名信的如下描述:

  “‘尊敬的文物部门领导:我们是彭山县牧马乡莲花村一组的村民,我们家附近的皇坟,也就是刘备墓,近年来,有不少人对其进行破坏……’这是当地村民自发向文物主管部门写的一封信,信后附了17位村民的签名及鲜红的手印。”

  但唐思甜说,这份联名信,根本不是他写的,而是出自1月15日第一个来村里采访的记者之笔,“他写信,我签字,手印是在茶馆里找打牌的人按上去的。”那位记者要求唐思甜找20个人按手印,但唐最终只找到16个人。之后,联名信并非由村民投进邮箱,而是一式二份都由记者拿去。

  1月25日,记者致电国家文物局和成都市文物局,两家单位均表示未曾收到莲花村村民寄来的联名信。同日,记者来到彭山县旅游所和文管所采访,均吃到闭门羹,两个单位否认曾发文向村民征求证据。

  “对谁有好处,谁就找噻”,彭山县文管所一工作人员说。

  可否静观其争?

  最可怜的是刘备,生前的刘皇叔身份屡屡被人指责有造假之嫌,死后陵墓亦成疑冢,不得安宁。

  根据彭山县文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莲花村确有一座皇坟,其垂直高21米,封土周长100余米。但从彭山县政府到莲花村村支书,没有任何人表示有确切证据证明这个“巨大古墓”就是刘备墓。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于章武元年(223年)八月,葬惠陵。所谓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其位于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是三国时期唯一保存着的帝陵。《三国志》中刘备墓的记载一直以来都被学界认为是可靠的说法。

  而很多人认为刘备墓不在武侯祠的根据之一,是“自古君臣不合葬”,意思刘备不可能在武侯祠和诸葛亮葬一块儿,但事实上,是先有昭烈庙而后有武侯祠。

  武侯祠建于公元4世纪,明朝初年并入昭烈庙,后毁于战乱,现存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于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新修建,成为我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的祠庙,但由于诸葛亮比刘备名声还大,造成了大众知武侯祠而不知昭烈庙的局面。

  武侯祠一位工作人员前天说,他们正在准备于本月29日召开一个专家研讨会,专门探讨刘备墓的所在地,“我们本来不打算接这个招,但照这个趋势下去,我们不出来说话,好像刘备墓都不在我们这儿了。”

  昨天,武侯祠上述工作人员说,专家研讨会取消,取消的理由是“对方不过是几个农民在闹,武侯祠是国保单位,出来回应反而有帮助炒作嫌疑”。

  对于刘备墓引起的种种纷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学专家胡光伟说,这都是地方想要发展经济的浮躁表现。

  胡光伟表示,莲花村的老百姓想靠刘备墓发财致富,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作为公权力机构,不应该掺和其中,应该静观其争,让专家去争论,让证据说了算。

    本报记者 曾鸣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