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者不读书,怪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教书者不读书,怪哉
2010年01月28日 15:06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是一个不读书、不写作的年代,就连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读书了。到当前的校园里看看,教师的书架上除了零乱无序的各种教参、考试练习册及各种随意编凑的垃圾读物以外,便什么也没有了。即便是一些学校被迫或者象征性地订阅了一些教育报刊杂志,却也是凌乱不堪地被灰尘掩盖,白白地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至于写作,就更不用提了,看看那些档案室里的计划总结或者“论文”,就晓得是怎样的写作水平了。

  教书者不读书的趋势令人堪忧,更叫人匪夷所思。一面是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一面是书却越读越少;一面是出书的越来越多,一面是读书的却越来越少;一面是对国外的书越来越热衷,一面是对祖宗的古典名著越来越淡忘。这样的反差,发人深思,让人着急,也确实到了该深深忧虑的时候了。

  不少的人把不读书或不爱读书的原因归之于工作忙没时间。在今天的中国,生活节奏果然是加快了,生活内容也日益丰富了,能坐下来安心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然而,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如何解释那些工作期间的家长里短、你是我非?如何解释工作之余麻将室、歌舞厅里的斗志昂扬呢?所以说到底,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读书的兴趣和爱好。再往深处分析,还是观念的问题,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早已抛却脑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远不及个人能力中有好的社会关系,“学而优则仕”远没有拉关系走后门直截了当。大多数的人都去进修研读“关系学”这一门功课了,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呀?!

  我打心眼里是不愿意和那些不读书的人说话的,不是因为他们浅薄,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文化的底蕴;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理论的支撑和哲学的思维。知识要系统,就必须得读书;知识要贯通,就必须得交流。就教育论教育拯救不了教育,就教学说教学永远也不可能有所创新。

  书籍乃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对于人生,书是释疑解惑、增智积德的良师益友;对于诱惑,书是抵御滚滚红尘的铠甲,是正身正德的明镜。书籍是最好的营养品,它可以让一个空虚无聊的人容光焕发。只可惜我们已然没有了暖冬似的读书气候,没有了“夜深还照读书窗”的读书意境,没有了忘却尘世喧嚣的闲情逸致。

  谦谦君子、彬彬有礼、琅琅书声,经常被用作校园文明的代名词。而中国人一年的平均读书量仅仅是0.7本,韩国人是7本,日本人是40本,俄国人每5个家庭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读书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改变中国人的读书窘境,必须从校园开始,从校长、教师开始。校长读书,教师才会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整个社会才会读书。

  教育是培育和创造人的广阔天地,决不是灌输式教学和分数排队的狭隘方式所能涵盖的。没有书声朗朗的文化氛围,就没有人才辈出的教育效果;没有“与书相伴、其乐无穷”的哲学思考,就没有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吉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