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就“促进电影产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广电总局就“促进电影产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2)
2010年01月29日 1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四、《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到了2015年前全国城市影院建设的目标任务,并提出了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结合的措施,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电影院是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设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电影产品进入市场的基础环节、电影产业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重要依托。加快 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是深化电影改革、推进电影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有 效途径,无论是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还是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总局大力推动城市影院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电影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是城镇影院建 设投入严重不足,基础条件、设施设备和技术十分落后,普遍难以正常开展放映活动,广大城镇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影院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 了我国电影市场和电影业的繁荣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基于此,《指导意见》提出了影院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全国地级市、县级市和有 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覆盖,2009年至2012年基本完成地市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完成部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2013年至2015 年基本完成县级城市和有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指导意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首先,明确要求各地要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 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其次,明确要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采取信贷、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多 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第三,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商业影院和社区影院。国家将给予必要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及县城的影院建设。第 四,各地对建设项目在选址、立项、征地、投入、办证等要给予大力支持。第五,城镇数字影院建设使用国有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给予土地供 应支持,其中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协议方式供地。投资者要专地专用,不得改变用项。这些措施,将从根本上扭转电影院少、布局不 均、技术含量差的局面,从而满足广大观众看电影的需求。

  五、如何理解“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

  答: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电影人的共同努力,我国电影产业春华秋实,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电影产业如果要想再上新 台阶,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金融资本的介入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已经具备了和金融资本对接的条件。因此, 《指导意见》提出的“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其重点就是要抓住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改善电影产业的投资环境,促进金融资本与电影资源 的对接。这里面有三层含义,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对符 合信贷条件的电影企业,金融机构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的措施。在这方面 各地已经有了成功的探索和尝试,如招商银行投向电影《集结号》的摄制贷款5000万元,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分别投向电影《夜宴》和《功夫之王》的 摄制贷款等。二是鼓励各地探索建立电影风险投资机制,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等投资基金支持电影风险投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投 资电影,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依法发起组建各类电影投资公司,努力培育电影领域战略投资者。三是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 中期票据和利用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手段,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如一些电影企业已经成功地利用电影的版权抵押,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支持。 同时,加大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

  六、电影的科技创新在《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得到了高度重视,我们如何抓住数字电影的机遇,推动中国电影向前发展?

  数字化是电影自诞生以来最深刻的一次高新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业运营模式的根本性变化,而且将带动电影相关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为 加快中国电影数字化的进程,广电总局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出台了《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确定了以发展数字电影为契机,实现中国电影跨越式发展 的战略规划,并着眼于国际电影数字化发展的前沿和中国电影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立足于引进吸收、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采取了一系列适 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通过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电影在数字电影科技研发、技术标准、前期制作、后期加工、技术管理、市场推进等方面取得了突 破性的进展,为我国数字电影技术的美好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指导意见》立足我国电影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开展电影产业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研发和利用,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相结合的电影技术新体系。这是电影进入数字技术新时代以后,我国电影在技术领域不断向前推进的指导思想。总局已经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影科技发 展的阶段性目标:加快电影拍摄、制作、洗印、发行、放映、节目存储与交换、档案影片修复及电影后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进一步确立数字电影 在电影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建立完善的适应产业化发展的数字电影技术服务新体系;建立标准统一、形式多样、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放映格局;健全电影技 术质量认证监督体系;实施中国电影技术与工艺从模拟向数字化的全面过渡;完成电影数字化在推动产业化发展中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形成以节目为龙头,以技术 为支撑,通过各种增值服务,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影放映 工程”推动力度,巩固和完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体系,努力开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七、在强调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如何理解文件中提到的“全面加强公共服务”?

  中国电影60年的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电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电 影繁荣发展是为了人民,繁荣发展要依靠人民,繁荣发展的电影成果让人民共享。电影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因此承担着发展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双重 任务。所以,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必须全面加强电影公共服务、提高电影公共服务能力。《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电影公共服务的两个具体目标任 务:一是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二是确保中小学生一个学期放映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我国农村电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 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已向中、西部地区资助6亿元的电影放映设备,共计1.7万多套;下发场次补贴近10亿元。目前全国已组建农村电影数字院线 218条,有数字放映队28730支,加上目前正在下发的套设备,今年将基本完成16毫米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过渡。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还比较滞 后,基础设施相当薄弱,适合农村群众观看的影片还太少。必须把农村放在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构建包括电影公共服务在内的农村文化公共 服务体系。总局将继续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思路,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确保“十一五”末基本完成农村放映数字化转换, 对于已经实现一个村一个月放映一场数字化电影的地区,有条件的我们将积极推进从露天放映到数字放映厅的过渡。同时要积极利用电影数字放映技术,开展多种主 题放映活动,推动优秀国产影片“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不仅使中小学生,而且要让农民工、贫困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文化权益,享受到电影发展的成果。

  八、《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后,如何使《指导意见》中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指导意见》在形成的过程中,总局和文件中政策所涉及到的10个部委进行了多次沟通、征求并吸取了10个部委的意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我们将和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和办法,并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为保证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 也要求各地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电影产业的重要意义,将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强领 导,周密部署,完善配套,强化措施,推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