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说”引领年轻一代亲近中国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穿越小说”引领年轻一代亲近中国史
2010年02月04日 08: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穿越小说”引领年轻一代亲近中国史

  民调显示,公众喜欢的文化作品中,78.4%的人首选能让人有所思考的

  最近,北京市“上班族”于波看完电影《孔子》后,专门跑到书店买了本《论语》的“口袋书”,“重读那些经典的语句,又有了新的感受。”目前,正在上映的《孔子》引发网上热议,年轻人中,有喜欢的,也有“拍砖”的。但于波觉得,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只要能吸引大家关注和讨论,多少都会让人受到文化的熏陶。“希望多出一些《孔子》这样文化味儿浓的作品。”

  近年来,无论是小说、歌曲还是影视剧,文化味儿、历史气息都越来越浓了,从《明朝那些事儿》到《青花瓷》,再到电影《孔子》,都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141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公众喜欢的文化作品中,78.4%的人首选“能让人有所思考的作品”,70.2%的人青睐有文化内涵的作品,67.7%的人喜欢能让人学到知识的作品。

  网友“海思源”原来觉得看历史书挺费劲儿,但自从他迷上“穿越小说”(网络小说的一种题材。其中的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编者注),就琢磨着:真正的历史人物是什么样子啊?于是他开始寻找相关的书籍,感觉很有趣。他还喜欢上了一些文化味儿浓的电视节目,“从中可以知道很多经典诗词和珍贵的历史文献,拓宽了我的阅读范围,还听到了不少新的观点和解读。”

  “中小学课程和课外阅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但这样的作品整体上偏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蒋原伦说,过去的史书和影视剧对历史的解释比较单一,人物脸谱化。现在的很多作品里,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人和事儿了。

  为什么文化味儿浓的作品开始走红?调查中,65.9%的人认为原因是这些作品改变了单一、严肃的表达方式;65.1%的人认为原因是“文化和现代元素融合得好”;63.0%的人表示是由于文化本身有吸引力;42.2%的人认为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学习文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棣表示,中国人的历史情结一直很重,把历史通俗化的写法由来已久,比如《三国演义》、《二十四史演义》等都改变了传统历史作品的叙述方式。现在的“穿越小说”和《明朝那些事儿》等作品,则采用现在比较流行的笔调,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不过,从通俗文化读本的流行也能看出,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还不高。

  公众怎么看当下年轻人的文化鉴赏力?调查发现,仅4.0%的人表示“水平很高”,18.3%的人表示“水平不高”,35.5%的人认为“良莠不齐”,41.2%的人认为“一般”。

  对于年轻人文化鉴赏力不高的主要原因,调查中,80.2%的人认为,是社会大环境对文化缺乏足够重视;65.4%的人觉得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58.9%的人认为,目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无法出产足够的文化作品;46.6%的人表示,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支持还不够;39.5%的人觉得,父辈自身文化素养不足以影响孩子;28.8%的人认为原因是当下缺乏文化大师的带动。

  蒋原伦认为,其实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都在提高,特别是有了网络后,人们的眼界更开阔了。“鉴赏力就是以看得多为基础的,只有经过积累和反复比较才会有判别能力。”

  苗棣建议,如果有时间,年轻人应该多读“正史”,因为现在的一些作品以“历史题材”为卖点,但其中缺乏传统文化的东西。

  记者 王聪聪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