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名杰:开发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比故宫难度大(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陈名杰:开发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比故宫难度大(2)
2010年02月08日 16:18 来源:成都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记:那些文物回归方式太缓慢了。

  陈:对,现在最现实最迫切的就是摸清家底,搞好研究,进行文化交流。把家底搞清楚,对于研究并展示圆明园,给公众一个完整的信息是最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当然我们也希望一些有识之士,善意的持有人,用捐赠或别的方式让文物回来,我们的门永远敞开着。

  记:管理处成立于1976年,有没有统计,到现在回归文物有多少?

  陈:零零星星上百件吧。我们这个活动发布后,一些学者、机构比较赞成,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做法。

  海外寻宝

  第一站在美国

  记:第一站为什么选择美国?

  陈:我们原来一直认为文物都在英国和法国,后来通过各种出版物、信息,我们知道在美国东海岸,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这三个城市的几个机构有一些圆明园的老照片、部分文物,所以就先去美国。

  记:成员有哪些呢?

  陈:清华大学的郭黛姮教授,他在美国做了一些前期工作。我们自己有一位挂职的主任助理,北大考古系的博士,当组长。还有刘阳,这么多年找了很多资料,对老照片这块有很多研究,等等。去美国重要的就是找到老照片和人做研究。去英国、法国可能就不一样,重点是文物专家,利于文物鉴定。

  记:对方会揣测你们是不是别有用心吧?

  陈:肯定有误会,2009年12月17日《纽约时报》一篇名为《中国寻宝团美国搜寻文物记》报道,让人觉得寻宝小组的人此行就是带着追讨文物的目的,让寻宝团颇为尴尬。但我们把意思说清楚后,人家还是很配合,很热情,有的还主动帮忙去别的地方。总的来讲,这次美国之行超额完成既定任务,原来摸到的那些资料全部找到,在此基础上又找到了很多新东西,比如说档案资料《大木作》。第二就是和国外的研究机构建立了联系,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把家底摸清楚能更好地研究,可以借鉴故宫和“台北故宫”的做法,做一些专题展。

  借后发优势

  开发文化价值

  记:这些展览展示要实现的话都要建立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

  陈:对。我们这么多年不像故宫或敦煌一样,研究方面还做得不够。“文革”期间,圆明园里有很多居民,我们管理机构的作用是想办法把这些人迁出去,把圆明园圈起来,管起来。现在进入第二阶段,真正实现2000年规划,实现研究和交流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和公园游憩功能。

  记:第二阶段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可发展空间非常大。

  陈:对,从圆明园发展过程而言,确实也到了这个历史阶段。从1707年建园至今303年,可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是1707年到1860年153年,皇家园林,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5位皇帝在这里办公。1860年到1976年成立管理处,116年,圆明园遗址阶段,经历了四次大的劫难。第三阶段是从1976年11月17日成立圆明园管理处,到现在34年,从一个完全废了的鸡鸣狗跳的园子整理出来,各级党委政府,各级专家都做了很大的努力。

  记:在这样的基础上要迅速把圆明园文化价值开发出来一定很难。

  陈:很难,比故宫难度大得多。但我觉得我们的后发优势完全可以更快进入到科学研究的轨道上来。

  记:后发优势指什么呢?

  陈:借助媒体力量。别的研究机构很难引起媒体这么关注。现在对绝大多数游客来讲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5280亩的园子,没什么可看的,怎么发挥教育功能。第二是遗址,残垣断壁有点意思,但这也只占了园子的百分之二。

  记:复原是一个办法吗?

  陈: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是国际性的难题,其中复建是一种方式,还有就是保留现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更多的研究成果,更丰富的展示手段,让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看懂,包括通过数字手段来复建。

  记:有部电影《圆明园》非常好。

  陈:对,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好的方式来表现圆明园,比如刚才说的在网上重建圆明园,至少枯燥的东西能变得比较生动,让我们在探索遗址保护展示方面更科学。要是按老方法,一上来就复建,万一出错怎么办?在电脑里可以反复修改,比如碧澜桥,用电脑三维扫描技术,通过不同办法来组合,最后找到最好的办法来组合。还有就是通过这些方式,受众面要大得多。

  记:圆明园在产业化发展方面有没有什么考虑?

  陈:我们想创新一些办法,比如和北大考古研究学院、人大金石所、清华的建筑学院等强强联合,共同研究,另外就一些课题招标,在校博士硕士可以投标,我给你补助。总之一定要开门办研究,不是闭门造车。

  记:产业的前景一定很好。

  陈:应该是。比方说,历史上这一天乾隆吃什么,就可以开发菜品。当然这是简单的例子。包括动漫产业,影视产业,比如拍圆明园的电影,动漫。这些都基于我们的研究。

  记:今年10月18日圆明园被劫150年纪念你们将有什么样的目标?

  陈: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社会共享。想办法做一些专题展,巡展。

  记:你觉得在当代一个什么样的圆明园是大家愿意看到的?

  陈:第一是有很好的遗址保护和展示手段,让人看懂,过目不忘。第二是研究水平能够达到国际一流,办圆明园学,像敦煌,通过研究来扩大影响,通过研究来促进产业发展。第三,做成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遗址公园。第四看到圆明园的各种展览,各种文化产业的开发方式,动漫、电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各个方面是立体的综合的。

  本报记者 孟蔚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