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大蒜”和“子路问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咖啡大蒜”和“子路问强”
2010年02月09日 09:28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周立波刚刚红起来的时候,当事者临时邀了去,发表了一点意见。面对那个“咖啡和大蒜”的尴尬话题,我给《南方周末》记者石岩的意见是:现在是公开、健康地讨论地域文化问题的时候了。几十年来,为了维持“大一统”的意识,“地域文化”一直是公共话题中的禁忌,搞得像是人类学家碰到“塔布”(Taboo)一样,讳莫如深。然而,在日常生活里,在虚拟网络中,乃至于“海派清口”舞台上,民众之间关于地域问题的讨论,却是越来越激烈,很难遏制。近年来,“方言”问题颇多纠纷,社会上发泄了很多不负责任的说法,竟然说方言是“低等语言”的都有。冲动的争论,很不健康,有些情绪还有触发“族群冲突”的危险。现在迫切需要公开而健康地讨论地域文化,碰一下“塔布”。不是把魔鬼放出来,而是把中国社会肌体上一块肿痛了数十年的脓头挤掉。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课堂上,经常讨论“地域文化”问题。孔子和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话题水平好像比今天的一些大学课堂还高一点。比如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争勇斗狠,喜欢打架,《史记》称他“性鄙,好勇力,志伉直”。有一天,在课堂上,子路又撸起臂膀,冲着老师问:夫子!你说说看,到底是南方人强,还是北方人强?孔子毕竟温文尔雅,捻着胡须,慢条斯理,说:“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孔子的回答是:南方强,强在“宽柔以教”;北方强,强在“死而不厌”。这种说法,和今天一些人讨论“地域文化”“海派文化”的判断惊人相似,南北文化差异存在着延续性,两个半世纪来中国人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改变并不很大。

  孔子论“地域文化”,记在《中庸》,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话题——“子路问强”。在“子路问强”中,孔子有南方立场,他认定南方文化表面阴柔,却强在以柔克刚,因而“君子居之”。孔子是“九尺六寸”的“长人”,擅长“六艺”,懂得骑马、射箭,是孔武有力的肌肉男。但是他恃“仁”,不恃“力”,主张“不报无道”,不为纠纷动武。“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本土不存仁义,他会选择出国;中原如果沦陷,他甚至也可以不当中国人。他的“非暴力”精神似不比印度的“圣雄”甘地差;他的“世界公民”意识也不在苏格拉底之下。孔子在课堂上,借着“子路问强”的莽撞话题,讨论起“地域文化”,是健康的,不是有害的。孔子高明,他的学生来自鲁、齐、燕、赵、吴、楚的南北各地,他可不会在课堂上挑起“族群冲突”。孔子把“南方”和“北方”的讨论,适当地转化为“宽柔”和“专强”、“王道”和“霸道”的讨论,引导那个“没头脑”的子路,把这个令人“不高兴”的发问,转化为可以公开、健康讨论的话题。

  “地域文化”上的“南北差异”,是历史上堆积起来的客观现实,但又不是一个简单现实,所以需要认真讨论。不讨论清楚,会引起很多误会,乃至冲突。“地域差异”,有的是“遗传”的,有的却是“植入”的;有的是“进化”的,有的却是“突变”的;有的是经济、政治上的利益纠纷,有的确实是大家在价值观念上有所不同。干脆说,所谓“地域差异”,有的是真的,有的却是假的。比如“南人乘舟,北人骑马”,在陈子龙、顾炎武等人“反清复明”的时候,还是真的。到了清末,轮船、铁路通了,今天的“高铁”,马上要通到青海、内蒙古,这个差异就基本上消失了,今天再以骑马、乘舟来论南北,就显得迂阔了。同样,今天或许还可以把“尚武”作风作为北方人的普遍精神,但是现代法制不分南北,都不允许滥用暴力。十多年来,北京也在建设“文明城市”,“燕赵之风”不再,更多的人放弃了暴力倾向。现代法制下,全民不“尚武”,更“崇文”,不打架,改斗嘴,无论如何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贫富”的一个进步,怎么还把“南方只斗嘴,北方敢打架”作为“地域差异”,加以嘲笑或者赞美呢?“打架”VS“斗嘴”,这不是南北分别,应该是“现代法制”VS“传统民风”,“集体文明”VS“个体自卫”的分别吧?

  回过来说“咖啡和大蒜”,仍然是个尴尬的问题,需要仔细讨论。1990年代之前,星巴克、上岛、85℃、COSTA还没有进入内地,中国大陆城市当中,只有上海保留着属于本土的咖啡文化,有“德大”,有“东海”,有“海燕”,有“上咖”,确实普及。这时候,把“咖啡”贴上“上海牌”,独家经营,说得过去。现在,各大城市都有人喝咖啡,越发凸显出上海咖啡的悠久,周立波把“咖啡”和“大蒜”对立起来,说“勿好蹲了一道”,确实是“海派清口”的失误。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像孔子说“南方之强”那样,把“咖啡和大蒜”的问题,化解为更高明的问题,比如可以说:咖啡是“南货”,大蒜是“北货”,南货、北货,尽在十六铺,方合得上“海纳百川”的“海派”吞吐。

  那句“拏伊做脱”,也稍微有点问题。孔子说“南方之强”,强在“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俗话说“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并非像上海滩大亨黄金荣那样“动口”,让手下的北方人去“动手”。“君子”感得到文明的力量,知道“王道”的久长,温柔化人,历史的进步最终要用非暴力的方式来发扬。“嗨、嗨、嗨……”我听见了,一定有人在说,“侬哪能用孔子的标准来要求周立波,孔子是‘君子’,是‘圣人’,周立波不过是一个‘前滑稽演员’呀!”

  是的,我是想说,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总体上是值得支持的,在基本着眼点和细节表述上有些问题,不是很大。更重要的,还是当时我对南方某报说的:“海派清口”为公开而健康地讨论“地域文化”开了一个头。“海派清口”在剧场和社会上反映出人们对“地域文化”的强烈自觉,更是值得高度重视。以我对“海派文化”的观察,当前“地域文化”意识的自觉和复苏中间,蕴含着很多大问题,需要用非娱乐的态度,坐下来好好地谈。

  李天纲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