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凤征婚,又一个“芙蓉姐姐”式闹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玉凤征婚,又一个“芙蓉姐姐”式闹剧
2010年02月10日 09: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有媒体调查证实,最近在网上爆红的“玉凤征婚”事件,其实是一家专业网络推手公司的精心策划,被网友冠以“凤姐”之名的征婚主角罗玉凤,成为继芙蓉姐姐之后,又一个依靠“雷人”而爆红的另类红人。然而也有敏感的网友提醒,自称幕后策划的网络推手公司,也许只是借用已经爆红的“凤姐”而进行的自我炒作而已。

  这类闹剧当中,本来便无是非可言,于是谁对谁错、谁真谁假,于公众而言也就全无意义。只是事隔多年,又一个“芙蓉姐姐”式的闹剧,居然还可以在网上掀起如此热炒,不能不让人感慨如今社会的恶趣。

  之所以由“凤姐”而引出“芙蓉姐姐”,无非因为她们的出头、走红,实在有着太过相似的手段和经历。“芙蓉姐姐”夸自己全世界最美,“凤姐”则自称前后 600年内智商第一。如此极度自恋式的自我表扬,与其并不最美的外表和并不怎么聪明的言辞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自然令围观者错愕和好奇。而在一个以网络为虚拟广场的“围观时代”,错愕和好奇就是最大资源,至于围观者发出的是由衷的赞美还是戏谑的调笑,似乎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含金量”。

  其实早在“芙蓉姐姐”走红大陆之前,就有被称为“上流美”的许纯美,以完全相同的手段爆红台湾。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媒体环境的不同,许纯美比“芙蓉姐姐 ”和“凤姐”走得更远,除了在各种综艺和访谈节目中发表各种雷人语录之外,许纯美甚至有机会坐上主播台播报新闻,一时成为台湾新闻界不忍提及的劣迹。有鉴于此,台湾舆论曾将许纯美的走红,归结为媒体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结出的恶果。但他们无法预知的是,即使在媒体竞争并不那么激烈的大陆,也会有“大陆许纯美 ”式的人物脱颖而出。

  面对“芙蓉姐姐”和“凤姐”,在最初的错愕与猎奇之后,我们应该投以更多的悲悯之心。即使是在美丑不辨的围观时代,即使“芙蓉姐姐”至今依然风光无限,即使“凤姐”的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我们社会中的某一部分人,或每个人的某个时刻,还是应该保留一线悲悯的目光,透过这些闹剧表面的喧嚣,看到其悲剧的底色。

  无论“芙蓉姐姐”还是“凤姐”,其实都有权借助网络自我表扬,犹如每个女子都有权对镜自怜。只有当这种自怜被人围观时,才就地圈成了剧场,她们才就势变成了演员。而在这类闹剧的演员中,只有两种人可以全身而退,一是终身置身其中而不醒来的病人,一种是始终清醒地操弄大众的人精。现实当中,这两类都只能是极端的个案,更多的人都不得不在短暂的亢奋之后,清醒地面对兴尽而散的围观人群,独自收拾心灵的狼藉。

  应该承认,“上流美”以降,所有此类闹剧的主角,都不像她们表面呈现出的那般癫狂或弱智,不管有没有事前的全盘谋算,至少在与媒体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她们都有足够的能力做出于己有利的应对,并和媒体、公众相互应和着,把“剧情”不断推向高潮。即便如此,媒体和公众也应该本着怜悯之心,以各种方式提醒她们早日从剧情中脱身,而不是鼓励甚至哄骗她们沉浸其中。当“演员”置身于角色中时,所有的反应都可能来自另一个人物的附体,却未必知道剧终之后的自己将何以自处。

  当年“上流美”在台湾正红的时候,台湾舆论就曾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许纯美对自己的行为并不完全自知,因此应对其投以悲悯之心,而非恣意的戏耍;另一派则认定许纯美有着精明的商业头脑,表面上是大家在看她的笑话,实际是她在操纵观众。而从许纯美后来的际遇来看,前一种观点比较接近事实,也更符合人性的常情,后一种说法,倒像是媒体自我开脱的说辞。有台湾的教训在前,我们都应该提醒自己,不要再扮演一次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无心看客。

  围观时代,你不看,自然有人看,因此没有谁有能力制止闹剧的不断搬演。唯一可以呼吁和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愿意以一种悲剧的心情旁观一场闹剧,并将悲悯之心关注着她们的现在和未来。只要有这种悲悯的目光存在,相信她们一定能感觉得到。而一旦她们从虚妄的闹剧中跌落现实,更多的悲悯,也会让她们得到更多的缓冲和保护。

  张天蔚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